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和平台加入了“转向”的队伍:番茄TV砍掉了《偶像成团计划》,转而开发《农民发明家》,记录普通人的科技创新故事;悦动影视放弃了《明星亲子挑战营》,启动《老街焕新记》,跟踪拍摄老街区的改造与居民生活的变化;就连曾经靠“明星八卦综艺”起家的野火传媒,也宣布将制作《匠人匠心》,聚焦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量综艺的“退潮”——曾经挤满了招商会的偶像选秀、明星竞技类综艺,如今成了“烫手山芋”:某平台原定明年播出的《超模训练营》,因为找不到愿意续约的广告商,不得不暂停筹备;某制作公司的《全明星生存挑战》,原本已经谈好两位顶流明星,却因为平台突然调整预算,项目直接被搁置;甚至有已经拍摄过半的流量综艺,因为平台要求“增加真实内容比例”,不得不重新剪辑,把原本设计好的“剧本冲突”片段大量删减,补拍嘉宾的真实生活场景。
行业里的风向变得越来越清晰:曾经被奉为“流量密码”的“顶流明星+剧本冲突+话题炒作”模式,正在失去市场;而“真实叙事+情感共鸣+文化价值”的优质内容,正在成为新的行业主流。在最近的一次综艺制作人沙龙上,有人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以前做综艺像‘放烟花’,花大价钱买最亮的烟火,炸开时很热闹,但几秒就没了;现在做综艺像‘种大树’,慢慢扎根,悉心培育,虽然见效慢,但能长得高、活得久,还能给人遮荫。”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项目调整上,更渗透到了行业的每一个环节:曾经专门对接流量明星的经纪人,开始主动联系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以前擅长“设计剧本冲突”的编导,忙着去乡村、去老街采风,学习如何记录真实生活;就连广告商的评估标准,也从“明星咖位”“热搜热度”,变成了“内容质感”“观众口碑”“长期传播力”。
当某乳业品牌市场总监在行业论坛上说出“我们明年的综艺赞助预算,将100%投入到非流量类优质内容中”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对过去“流量焦虑”的告别,更有对未来“内容为王”的期待。
曾经风光无限的流量综艺,如同退去的潮水,渐渐露出了“缺乏内核”的沙滩;而优质内容的清风,正带着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温度,一点点席卷整个综艺行业。这场变革,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数据印证下的必然选择,是行业从“追求短期热度”到“坚守长期价值”的觉醒。当更多的制作团队放下对流量的执念,把目光投向真实的生活、鲜活的人、深厚的文化时,综艺行业真正的“黄金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