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的时候,别加太多特效,就用原声——张婶说话的声音、竹篾碰撞的声音,这些最打动人。”陆砚辞指着视频里的片段,“你看,张婶说‘竹篾得泡三天’,这里可以加个字幕,说‘老手艺的耐心’,观众会喜欢这种真实的细节。”小吴点点头,眼睛亮了起来,拿着手机跑去试剪了。
陆砚辞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云栖文创”计划,上面的字迹被夕阳照得暖暖的。他知道,比起对抗周明远的资本,比起行业里的风浪,眼下这些事——帮张婶改竹编样式、教小吴剪视频、和专家定扶持框架,才是最实在的“根基”。根基扎得越稳,不管外界的风怎么吹,都能站得住;而这些小小的、真实的努力,就像云栖村的竹子,慢慢长,终会成林。
傍晚的风里,又传来了村民们回家的脚步声、孩子们的笑声,还有远处稻田里的蛙鸣。陆砚辞背着布包往家走,布包里的笔记本上,又多了一行新的记录:“张婶竹编收纳盒样品,下周试做;小吴vlog,重点拍手艺过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踏实的当下——而这,正是他能在风浪里稳住的底气,也是“云栖文创”能走得远的根基。
需要我补充小吴第一次尝试剪辑vlog的具体过程,或是张婶试做新竹编收纳盒时遇到的小插曲与解决办法,让“夯实根基”的细节更鲜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