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让两人对角色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李岩特意抽了两天时间,前往襄阳古城遗址——站在斑驳的城墙上,听历史学者讲南宋军民死守襄阳的故事,看城砖上留下的战争痕迹,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郭靖守襄阳”的沉重。“以前觉得‘为国为民’是句口号,直到站在这里,才明白那是‘把家、把百姓扛在肩上’的重量。”回来后,李岩在笔记本上写下“守的不是城,是心里的‘义’”,再练“降龙十八掌”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悲壮与决绝。
苏晓则为了演好“黄蓉烹制叫花鸡”的戏份,下了一番苦功。她不仅查阅《东京梦华录》等古籍,了解宋代的饮食文化,还跟着当地厨师学做叫花鸡——从选鸡、腌制,到用荷叶包裹、裹泥烘烤,每一步都亲自动手。刚开始烤出来的鸡要么外皮焦糊,要么里面没熟,她却不气馁,反复调整火候和裹泥的厚度,直到能烤出外皮金黄、肉质鲜嫩的叫花鸡。“黄蓉做叫花鸡时,是带着‘给郭靖解馋’的心意,不是单纯的‘做饭’,所以我要让观众看到这份‘用心’。”苏晓笑着说,手上还沾着烤鸡时的炭灰。
后来,一些特训花絮被工作人员无意间发到网上——李岩在草原上策马狂奔,汗水浸湿了后背;苏晓练古筝时,指尖的茧子清晰可见;两人在蒙古包前讨论剧本,手里还拿着啃了一半的馒头……这些没有滤镜、没有包装的片段,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看到李岩大腿上的骑马磨痕,突然懂了什么是‘演员的敬业’,这比流量明星的‘抠图演技’强太多!”
“苏晓为了做叫花鸡反复试错,连手上的炭灰都没擦,这才是对角色的尊重啊!”
“好久没在影视圈看到这样的匠心了,从选角到特训,《侠影篇》真的在用心做作品!”
特训快结束时,两人在草原上试演了“郭靖送黄蓉回桃花岛”的片段——李岩站在马旁,眼神里满是不舍却又带着“守襄阳”的坚定;苏晓牵着马绳,嘴角带着笑意,却悄悄把一块刻着“平安”的木牌塞进李岩手里。没有华丽的台词,没有复杂的动作,却让在场的工作人员红了眼——他们不再是“演郭靖、黄蓉”,而是真的成了那个在草原上惜别的少年侠士与灵动少女。
陆砚辞看着这一幕,缓缓点头。他知道,这场从“形似”到“神似”的特训,没有白费。李岩和苏晓不仅磨出了角色的“形”,更读懂了角色的“魂”——而这,正是《侠影篇》能打动观众的关键,也是“云栖模式”一直坚守的初心:用最笨的功夫,做最真的作品,让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让每一份情感都能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