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 第380章 东方科幻的“启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0章 东方科幻的“启航”

发布会通过全球三十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弹幕瞬间被“震撼”“东方科幻终于来了”刷屏。开播仅一小时,全球观看人次就突破一亿,三小时后更是飙升至三亿,不少国外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第一次觉得科幻可以不只是金属和爆炸,还能有这样的温柔与哲思”“想知道‘气血理论’怎么解读外星生物,太有意思了”。

国际媒体的报道迅速跟进——《纽约时报》称“《星尘归途》可能开创‘东方科幻’独立美学流派,其‘共生叙事’打破了西方科幻长期以来的‘征服范式’”;《泰晤士报》则关注“传统文化与硬核科技的融合”,认为“竹篾纹样的航天舱、太极能量核心,让东方文化不再是‘点缀’,而是科幻的‘核心骨架’”。

当天下午,好莱坞某大型制片公司就通过邮件发来合作邀约,提出“共同投资、全球发行”,却附带了一个条件:“希望将‘太极能量’改为‘西方超级能量’,将‘阴阳平衡’改为‘英雄觉醒’,更符合全球观众的观影习惯”。

陆砚辞在后续的媒体采访中,给出了清晰而坚定的回应:“我们欢迎任何基于尊重的合作,但绝不会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作品的‘东方文化核心’。就像《侠影篇》不会把郭靖的‘侠之大者’改成‘个人英雄主义’,《星尘归途》也不会把‘阴阳平衡’改成‘强力征服’——飞船的斗拱结构不能改,那是中式建筑‘共生’理念的体现;能量核心的太极图不能改,那是东方‘平衡’哲学的象征;甚至航天员记录能量的‘气血理论’也不能改,那是我们对‘生命能量’的独特理解。”

他看向台下的团队——王珂正在修改《星尘归途》的小说版,准备把“归墟星”的生态设定与《山海经》的记载结合;陈曦在调试新的竹制音效设备,想为外星场景添加“竹鸣”的元素;李岩则在向航天院士请教“失重状态下的太极动作”——他们的眼神里没有对“国际市场”的焦虑,只有对“东方故事”的笃定。

夕阳透过航天城的玻璃幕墙,洒在模拟器的竹篾纹样上,把银灰色的舱体染成了暖金色。陆砚辞站在台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想起云栖村老槐树下的场景——张师傅编竹篮时说“竹篾要顺着纹理走,才编得牢”,如今做东方科幻,也是一样:顺着文化的根脉走,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这场发布会,不是《星尘归途》的终点,而是东方科幻的“启航”——它带着陶埙的清鸣、竹琴的清亮,带着太极的哲思、榫卯的坚守,要去宇宙里,讲一个属于东方的、关于“平衡与共生”的故事。而陆砚辞和他的团队,正带着这份“真诚”与“笃定”,踏上新的征程,让东方的星光,在更浩瀚的宇宙里,绽放出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