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砚辞看着团队热烈讨论的场景,想起《侠影篇》时道具组打磨甲片的日子——那时他们追求“甲片的真实纹理”,现在追求“特效的东方气韵”,本质都是对“真诚”的坚守。他走到水墨玻璃前,指尖在墨色星云上轻轻划过:“这个系统的核心,从来不是技术参数,是‘意境’二字。比如我们拍‘东方’在星云里航行,不是要展示飞船多快、武器多强,是要让观众看到‘人在宇宙里的渺小与从容’——飞船像一叶扁舟,在水墨星云里穿行,背景的留白里藏着星星,像《寒江独钓图》里的孤舟,虽孤独却有力量。这才是‘东方科幻’的特效该有的样子:不炫技,不张扬,却能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与哲学的深度。”
会议结束时,夕阳透过工作室的竹编窗棂,洒在水墨玻璃上,将墨色星云染成了暖金色。特效师们围在显示屏前,有的在调试“柔性粒子”的扩散速度,有的在修改斗拱的旋转角度,有的在测试“留白光影”的亮度——没人再提“赛博朋克”或“重金属”,眼里都闪着对“东方意境”的期待。
老郑走到陆砚辞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刚打印的测试帧——飞船在水墨星云里航行,船尾的光痕如墨线般延伸,背景的留白处,一颗小小的“地球”若隐若现。“这就是我们要的感觉,”老郑笑着说,“有宇宙的恢弘,有东方的诗意,还有‘归途’的温柔。”
陆砚辞点头,目光落在那张测试帧上——这不仅是一帧特效,更是东方科幻的一块基石。他们要做的,从来不是“模仿”,而是“创造”——用水墨的晕染,勾勒宇宙的轮廓;用斗拱的精巧,搭建文明的骨架;用留白的智慧,传递哲学的深邃。而这套“东方意境特效系统”,终将让《星尘归途》的宇宙,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根脉、有诗意的“东方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