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30章 稚声励士,暗夜潜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0章 稚声励士,暗夜潜锋

公元前189年 汉前少帝四年 农历八月下旬

狄道攻防战进入相持阶段,战事呈现出一种残酷的拉锯态势。朔方军虽暂时停止了初时那种不计代价的狂攻,但围困未解,攻势依旧持续不断,只是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和阴险。白日里,投石机的轰击变得更有针对性,集中火力打击城墙的薄弱区段;小股精锐步兵在盾牌和箭雨的掩护下,轮番发起试探性进攻,消耗守军精力;夜间,则成为偷袭与反偷袭的战场,敌军斥候如同鬼魅般试图攀爬城墙、挖掘地道,或用火箭袭击城内的粮草囤积点。城外的壕沟被填平又挖开,城墙的破损处修补了又坍塌。守军的神经始终紧绷,伤亡在持续增加,箭矢、滚木、火油的消耗巨大,尽管郡府全力调配,压力依然与日俱增。城内的气氛,在经历了最初的血战和短暂的士气高涨后,随着战事的拖延和伤亡的累积,开始弥漫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压抑。粮食虽暂时无忧,但新鲜蔬菜和肉食开始短缺,长期困守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城外敌军营寨望不到边的绝望感,如同阴云般笼罩在部分军民心头。靖王李凌坐镇城楼,日夜操劳,虽能凭借其威望和果断的指挥稳住大局,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军心士气需要新的、更强的刺激来维持。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年仅十岁的世子李玄业,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经历了内心的恐惧与挣扎后,做出了一个超越年龄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将在守城军民中激起意想不到的波澜。

八月廿二,天气阴沉,秋风萧瑟。连日的战斗和阴霾的天气,让城头的气氛有些沉闷。午后的攻势暂歇,守军士卒们抓紧时间修补工事,搬运伤员,啃着干粮,许多人脸上写满了疲惫。李凌在城楼中与高顺、周勃商议军务,眉头紧锁。

“王爷,箭矢消耗太快,工匠营日夜赶制,仍跟不上。滚木擂石也所剩不多,需拆毁城内部分废弃房屋补充。”高顺声音沙哑,眼中布满血丝。

周勃补充道:“伤员众多,药材开始紧缺。更麻烦的是,城内已有流言,言说朝廷援军无望,虫达增兵不断……虽已弹压,然人心浮动,不可不防。”

李凌深吸一口气,望着城外连绵的敌营:“援军之事,不必指望。我等能依靠的,唯有自己!箭矢不足,就让敌军靠近了再射,务求箭无虚发!滚木擂石不足,就用开水、热沙!告诉将士们,狄道存粮,足够坚守一年!虫达远来,粮草转运艰难,他比我们更急!只要我等众志成城,胜利必属于我!”

话虽如此,但李凌心中清楚,精神上的疲惫,有时比物资短缺更可怕。他需要一场胜利,哪怕是一场小小的胜利,来提振士气。

就在这时,亲卫队长李敢进来禀报:“王爷,世子殿下在楼下求见,说……说有要事相商。”

李凌微感诧异,这个时候业儿来做什么?他示意让李玄业上来。

片刻后,李玄业穿着一身合体的皮甲,小脸紧绷,眼神却异常坚定地走上城楼。他先向父亲和各位叔伯行礼,然后朗声说道:“父王,各位叔伯,儿臣有一请。”

“业儿,何事?”李凌温和地问道。

李玄业抬起头,目光扫过城楼上疲惫的将领和城外隐约可见的敌军,声音清晰而有力:“儿臣恳请父王准许,让儿臣……让儿臣登上城头,为奋战中的将士们,敬一碗酒!”

此言一出,城楼内顿时安静下来。高顺、周勃都露出惊讶的神色。让年仅十岁的世子亲临前线城头,风险极大!

“胡闹!”高顺首先反对,“世子殿下,城头流矢无眼,太过危险!”

周勃也劝道:“世子殿下心意可嘉,然千金之躯,坐不垂堂。鼓舞士气,自有王爷与我等,殿下安危为重啊!”

李凌没有立即说话,他深深地看着儿子。他从李玄业的眼中,看到的不是孩童的冲动,而是一种经过思考的决然和责任感。他明白,儿子此举,并非无知无畏,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池,为他的父亲,尽一份力。这或许,正是打破沉闷气氛的一剂良药。

“业儿,”李凌缓缓开口,“你可知,城头之上,瞬息万变,危险异常?”

“儿臣知道!”李玄业用力点头,“但儿臣更知道,将士们为保我家国,浴血奋战,许多叔叔伯伯……再也回不来了。儿臣不能上阵杀敌,但儿臣是父王的儿子,是北地的世子!儿臣想让将士们知道,他们的血不会白流,王府与他们同在!儿臣不怕!”

李凌的目光与周勃、高顺交流了一下,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动和一丝犹豫后的认可。

“好!”李凌决断道,“准你所请!但必须听从李敢队长安排,穿戴好盔甲,只能在指定安全区域短暂停留,敬酒完毕,立即退回!”

“谢父王!”李玄业眼中闪过激动和决绝的光芒。

【系统提示:继承人在危城困守之际,主动请缨鼓舞士气,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勇气与责任感,其行为对凝聚军心产生潜在积极影响… 宿主状态:于困境中支持继承人的勇敢行为,因势利导,将亲情与责任转化为战场上的精神力量,统治凝聚力在危机中深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