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西游反派,我在取经路躺赢签到 > 第419章 山神不辩解,但会“演剧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9章 山神不辩解,但会“演剧本”

西牛贺洲的晨雾还未散尽,白鹿蹄声已踏碎了青石板。

正音使的银须在风里炸开,活像把蘸了墨的扫帚,他站在高处挥了挥《雅言正音典》,声音比庙里的铜钟还响:“即日起,凡歌谣、俚语、传说中带‘民荐’‘手印’‘百姓举神’者,皆为邪音!传一句罚银十两,唱一段打二十大板!”

茶棚里的粗瓷碗“当啷”落地。

卖糖画的老张头慌忙捂住小孙子的嘴——那孩子刚要唱“山爹爹背我过溪沟”;绣绷上的绣娘手指一哆嗦,红线错成了乱麻;最惨是茶棚掌柜,正端着茶壶唱改编版童谣:“一按掌……啊不是,是一拍桌,山爹爹他笑出酒涡——”尾音卡在喉咙里,活像被掐住脖子的鸭子。

安燠蹲在茶棚角落,瓜子壳“簌簌”落了一地。

她望着掌柜额头的汗珠子滚进衣领,突然想起前儿程砚说的“天庭管得比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还宽”,嘴角就压不住地往上翘。

系统界面在眼前晃了晃,弹出条提示:【检测到民间语言受压制|触发支线任务:用非语言形式传承记忆|奖励:哭戏加成(流泪时自动凝聚雾气遮蔽身形)】。

她捏碎最后一颗瓜子,指尖蹭过袖中半块“哭声烛”残片——这是上次签到从孟婆桥底下捡的,说是能引动人心共鸣,倒正好派上用场。

“程砚。”她踹了踹蹲在门槛边啃玉米的熊系山神,“今晚去后山砍三车毛竹,要粗的。”程砚啃玉米的动作顿了顿,玉米粒粘在胡子上:“你又要搭戏台?上回那草台班子唱《狐仙偷桃》,老周头的毛驴都跟着打拍子。”“这回不唱偷桃。”安燠摸出块黑黢黢的墨锭,“唱《钉耙救孤记》——讲个山神救人遭天谴,百姓冒死递万民书,最后神位自己蹦出来的故事。”

程砚的耳朵抖了抖:“那故事里的山神……不会是我吧?”“可不就是你?”安燠翻出本皱巴巴的剧本,“雪崩那天你背出七个村民,我全记小本本了。”她蘸了蘸显隐墨汁,笔尖在纸上游走:“‘民荐’改成‘天梦启示’,‘手印’改成‘心光共鸣’,‘反对天庭’嘛……”她眨眨眼,“改成‘感动苍穹’。”程砚凑近看,发现纸页在阳光下泛着淡淡金光——换个角度,原来的字又若隐若现。

“这墨汁是跟土地公换的,”安燠拍拍他肩膀,“就算正音使拿显微镜查,也挑不出刺儿。”

演出那晚,雨下得跟筛豆子似的。

村民们披着草蓑、举着油伞,把土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安燠躲在幕布后,看程砚裹着灰布扮“粗豪山汉”,突然憋不住笑——他平时扛钉耙像扛大葱,这会儿举根假木锹,倒真有几分笨拙的憨劲。

“雪崩啦——!”伴唱的老艺人拔高了调门。

舞台上,“山汉”背着个裹红布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下挪。

泥浆溅上他的裤腿,假雪(其实是程砚偷偷用云泥捏的)糊了半张脸。

安燠看见台下有小媳妇掏出手帕擦眼睛,卖豆腐的王婶把儿子往怀里拢了拢,连正音使派来的巡查仙吏都皱着眉——不是生气,是被戏里的苦情劲儿勾得鼻子发酸。

高潮戏码来得突然。

“山汉”踉跄着摔倒,“孩子”滚进泥坑。

他扑过去抱住,喉咙里发出闷哑的吼:“我背不动天,背不动命……可我背得动你们!”台下突然响起抽噎声,先是一个,接着一片。

有个白胡子老头颤巍巍站起来,手指直哆嗦:“这不就是咱们程大人嘛!那年雪灾,他背我孙女儿下的山,鞋都磨破了两只!”

正音使的脸当场黑成锅底。

他甩着袖子要冲上台,却被巡案仙吏拽住:“上仙且看——”他指着腰间的祥瑞尺,尺身正泛着柔和的青光,“观众情绪纯良,符合‘感天动地’的祥瑞标准。太白金星方才传讯,说此剧未犯明律……”正音使的银须抖得更厉害了,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最终只能拂袖而去,靴底溅起的泥水在青石板上摔成八瓣。

雨停时,土台四周的灯笼还亮着。

安燠摸着被泪水泡软的剧本,看村民们举着油伞互相搀扶着回家,嘴里还念叨着“天梦启示好,心光共鸣妙”。

程砚凑过来,胡子上沾着假雪:“你这戏,比我酿的桂花蜜还甜。”“甜?”安燠晃了晃怀里的木雕版,“明儿让小妖去各村刻戏本,免费发——”她顿了顿,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子,“得让他们知道,有些故事,念不出口,就刻在木头上;刻不进木头,就种在心里。”

山风卷着湿润的泥土香掠过戏台,吹得幕布“哗啦”作响。

不知谁捡起块泥团,在台柱上歪歪扭扭画了只小熊——圆耳朵,短尾巴,正扛着钉耙冲人笑。

安燠捏着半块木雕版,看小狐妖们叼着刻刀在梨木板上跳上跳下。

最机灵的小毛球用尾巴卷着墨线比量,爪子一滑,墨点正巧落在“天梦启示”四个字中间——倒像给“启示”二字点了颗俏皮的朱砂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