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他对着福伯深深鞠了一躬,而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道堂。
此刻的他,心中已然规划好接下来的行程,准备先回北京,把手中掌握的证据交给王刚,再着手准备前往日本的事宜。
阿赞林离开后,道堂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时,四目道长将目光投向徐正义,说道:“正义啊,你应该也好多年没有回任家镇了吧?
这次香港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我们不如回去看看。
任家镇,那可是承载着我们许多回忆的地方啊。”
徐正义听到“任家镇”三个字,心中猛地一震,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的眼眶瞬间湿润,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九叔的义庄,那座阴森却又充满温暖回忆的地方。
义庄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历历在目。
而文才师叔的身影,也在他的记忆中逐渐清晰起来。
徐正义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师叔公,不知道文才师叔是否还活着……”
四目道长见状,轻轻拍了拍徐正义的肩膀,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缓缓说道:“还活着呢。
时间过得真快啊,现在他和家乐差不多大了,大概快七十岁了吧。”
徐正义听闻文才师叔还健在,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急切地说道:“那我们赶紧走吧,收拾东西,准备回任家镇。”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迫不及待,恨不得立刻就回到任家镇,见到久违的文才师叔。
“好。”四目道长微笑着点头,他能理解徐正义此刻的心情。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开始收拾各自的东西。这次他们决定开车回去,阿飞主动请缨,前往租车行租车。
阿飞来到租车行,经过一番挑选,租了一辆性能优良的越野车。
这辆越野车车身硬朗,轮胎宽厚,看起来十分适合长途跋涉。
阿飞开着车回到道堂前,按了按喇叭,示意车已准备好。众人将行李搬上车,陆续坐进车内。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越野车缓缓启动,朝着任家镇的方向驶去。
阿飞稳稳地坐在越野车驾驶座上,依照四目道长的指引,踏上了前往任家镇的路途。
这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长途的驾驶让众人感到疲惫不堪,每当累了,便在路过的服务区稍作休息。
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不断变换,从繁华的都市逐渐过渡到宁静的乡村,再到连绵的山脉与广袤的田野。
如此这般,历经七天的奔波,终于,越野车缓缓驶向一个城镇。
这个城镇,虽没有香港那般的繁华热闹,却有着独属于它的质朴与韵味。
镇门口,一块古朴的牌匾上,“任家镇”三个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小镇的悠久历史。
任家镇,在民国时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
镇中大多是青瓦白墙的古朴建筑,狭窄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各种传统的手工作坊与店铺。
那时,镇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主要以农耕和一些小手工艺为生。
任家作为镇上的大户人家,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威望,他们的宅邸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四合院,雕梁画栋,尽显当年的繁华。
义庄,则是镇上一个略显阴森却又不可或缺的存在,由九叔负责打理,处理着各种丧葬相关事务,也流传着许多神秘而又惊悚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任家镇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任家镇积极响应国家的建设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镇里开垦了更多的农田,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解决了镇民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一些有远见的镇民开始尝试发展小型工业,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办了一些小型的加工厂,生产农具、纺织品等生活用品,逐渐带动了镇里的经济发展。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任家镇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
镇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外地企业入驻。
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在镇郊拔地而起,涉及电子、服装、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这些工厂不仅为镇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任家镇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镇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原本狭窄的土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所取代,街道两旁安装了明亮的路灯。
新建的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设施,让镇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如今的任家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镇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镇郊的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而镇里的老街区,依然保留着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经过修缮和改造,成为了颇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这座小镇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