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我在东南亚当降头师那些年 > 第166章 。野地荒坟。枯树老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野地荒坟。枯树老鸦

他们知道彼此都在这片坟场里,却喊不应,找不着,只能在这被声音填满的寂静里,徒劳地搜寻着那具沉睡了百年的尸骨,而那雾气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借着这混沌,缓缓睁开了眼睛。

锣鼓声从迷雾深处传来,“咚咚咚”“锵锵锵”,敲得人心头发紧,又带着股说不出的熟悉——是戏班开场的动静。

徐正义握紧桃木剑,壮着胆子循着声音往里走,脚下的杂草被踩得“沙沙”响,与远处的锣鼓声交织在一起,竟有种诡异的和谐。

越往前走,声响越清晰,连戏班的胡琴声、梆子声都隐约可闻。

透过稀薄些的雾气,他隐约看见前方立着一座老旧的戏台,台柱斑驳,蒙着层厚厚的灰,像是荒废了几十年。

可台上却亮着昏黄的烛光,照得红绸戏服泛着诡异的光。

戏台上,有人影在晃动,咿咿呀呀地唱着,调子婉转却听不懂,像是被浓雾泡过的旧唱片,含糊不清,又透着股说不出的悲戚。

徐正义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赶紧闭上眼睛,双手掐诀,念诵起《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

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经文在舌尖流转,本应涤荡心神,可那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却像附骨之疽,钻入耳膜,挥之不去。

他咬着牙继续念,直到念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才敢悄悄睁开一条缝。

这一看,顿时浑身冰凉——戏台上哪是什么寻常戏文,分明是一场拜堂仪式。

一个穿着大红喜袍的女人,盖着红盖头,身段窈窕,正与身旁同样身着喜袍的男人相对而立。

那男人的脸藏在阴影里,看不真切,可身形却莫名有些眼熟。

“一拜天地——”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戏台深处传来,像生锈的铁器摩擦。

戏台上的新人依言转身,对着空无一人的台下缓缓拜了三拜,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

“二拜高堂——”

两人又转向后台方向,再次下拜,红盖头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露出女人纤细的手腕,上面戴着个发黑的银镯子。

“夫妻对拜——”

男人缓缓抬手,似乎要去揭女人的盖头,徐正义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这时,那女人突然动了,盖头下的脸似乎转向了他的方向,尽管看不清面容,徐正义却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冰冷的视线,像毒蛇般缠了上来。

锣鼓声戛然而止,胡琴也断了音。戏台上的灯光骤然暗了下去,只剩下那抹红色在雾中若隐若现。

徐正义猛地回过神,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他握紧桃木剑,转身就往回跑,耳边却传来一阵女人的轻笑,柔得像水,却带着刺骨的寒意:“新郎官,跑什么呀……”

迷雾再次合拢,将戏台吞没,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场幻梦。

可那拜堂的场景、诡异的唱腔,却深深烙在徐正义脑子里,让他只觉得头皮发麻——那戏台上的男人,身形竟有几分像阿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