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我在东南亚当降头师那些年 > 第186章 。治疗阿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桃跑到门口,“哗啦”一声拉下卷帘门,正好撞见邻居老田拎着个布袋子站在门口。

“二叔公,您这急匆匆的要去哪?”老田一脸纳闷,指了指自己的腿,“我这老寒腿又犯了,想找您扎两针。”

“老田,实在对不住,今儿没空!”二叔公头也不回地招呼着方正抬人,“这病人中了邪病,我治不了,得去找师门长辈。

您明天再来吧,一定给您看仔细了!”

老田这才瞥见被抬着的阿威,见他脸色惨白、嘴角露着尖牙,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连忙摆手:“那你们快去吧!

别耽误了!我明天再来,明天再来!”

说话间,方正已经把面包车开了过来,停在门口。

几人合力将阿威抬进后座,小桃跳上副驾驶,二叔公则坐在后座盯着阿威,以防万一。

“走了!”方正一脚油门踩下去,面包车“嗡”地一声窜了出去,卷起一阵尘土,朝着任家镇的方向疾驰而去。

车窗外的树木飞速倒退,二叔公看着后座昏睡的阿威,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这西洋神父真有办法,不然这无辜的摊主怕是真要没命了。

二叔公本名叫方言,这名字听着朴实,却带着几分老辈人对“知书达理”的期盼。

他与方正的渊源,得从方正的爷爷辈说起——他是方正二叔的公公,按当地的辈分,方正便依着二叔的称呼,喊他“二叔公”。

这声“二叔公”,一喊就是很多年。

二十多年前二叔公从茅山学艺归来,就在方家镇开了一个回春堂中医馆。

方正还是个拖着鼻涕的娃娃时,就总爱黏在回春堂里,看二叔公碾药、诊脉、写药方。

那时候的二叔公头发还没这么白,坐在药柜前,手指捻着药材,嘴里慢悠悠地给小家伙讲些草药的性子,或是说些“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方正趴在柜台上,眼睛瞪得溜圆,闻着满屋子的药香,心里早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后来方正长大了,考上了外地的医科大学,学的是西医。

临走前,二叔公塞给他一本线装的《本草纲目》,拍着他的肩膀说:“西医是好东西,能治急症,但老祖宗传下来的草药,也得记着点。”

方正点点头,把书揣进包里,这一去就是五年。

毕业后,方正没留在大城市的医院,反而回了镇上,一头扎进了回春堂。

“二叔公,我跟您学中医。”他说得认真,眼里闪着光。

二叔公愣了愣,随即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好啊,就怕你嫌这活儿苦。”

于是,回春堂里多了个穿白大褂的年轻身影。

方正白天跟着二叔公抄方子、认药材、学针灸,晚上就抱着西医的课本啃,遇上不懂的,就追着二叔公问。

有时候两人还会为了一个病例争几句二叔公说该用温补的药材慢慢调理,方正说可以结合西药先稳住症状。

吵归吵,最后总能找到个折中法子,既照顾了老规矩,又添了些新想法。

镇上的人都说,方正是回春堂的“新招牌”,有文化,又耐心。

只有方正自己知道,他留在这儿,不光是想学中医,更是想守着这个从小待到大的地方,守着那个总爱板着脸、却把他疼进骨子里的二叔公。

如今看着二叔公为了阿威的病急得团团转,方正心里暗暗较劲:不管这邪病多古怪,他都得帮着二叔公撑下去。

面包车在义庄门口“吱呀”一声停下,车身还在微微晃动。

方正推开车门,一眼就瞥见了围墙那个大窟窿——砖石散落一地,豁口处还能看到里面的景象,不由得咋舌:“二叔公,您看这墙!”

他指着那破损的地方,“好好的义庄,怎么撞出这么大个洞?难道是遭了抢劫?”

二叔公也皱起眉,推开车门快步下车:“先别管这个,救人要紧。”

他转头对车里说,“你们把人扶下来,我去敲门。”

说着,他快步走到义庄大门前,抬手“咚咚咚”地敲了起来。

木门厚重,敲上去发出沉闷的响声,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

敲了三四下,门后终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紧接着,大门“嘎吱”一声被拉开一条缝,露出个梳着小辫的脑袋,正是文才的徒弟小五,约莫七八岁的样子,脸上还带着点睡眼惺忪。

“谁呀?”小五揉了揉眼睛,看清来人后,眼睛一亮,连忙站直了行礼,“是方师伯啊!”

“小五,”二叔公俯身拍了拍他的头,“你师傅文才在不在?

还有四目师叔公他们都在吗?”

“在呢在呢,”小五连忙把门拉开,“师傅和师祖他们刚歇下没多久,我去叫他们!”他一边说着,一边侧身让开道,“方师伯,你们快进来吧。”

方正和小桃连忙扶着被捆住手脚的阿威,小心翼翼地往里走。

阿威还在昏睡,脑袋歪在肩上,嘴角的尖牙若隐若现,看得小五偷偷吐了吐舌头,又赶紧跟在后面,想看看这被捆着的人到底出了什么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