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村的晒谷场上,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今儿个正是展销会的日子,天还没亮透,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苏糖、刘大姐等人就带着大伙忙开了。
大壮带着几个小伙子,像一群欢快的小牛犊,搬着桌椅板凳,一趟又一趟,把场地布置得整整齐齐。大壮一边搬着桌子,一边扯着嗓子喊:
“兄弟们,加把劲呐!今儿个可是咱桃花村的大日子,咱得把这场地弄得利利索索的,可别让人挑出毛病来。”
阿强喘着粗气回应道:“大壮哥,您就放心吧!咱们几个肯定把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这展销会要是办好了,咱桃花村可就出名啦!”
二蛋也跟着起哄:“就是就是,到时候说不定还有城里的大老板来呢!”
苏糖则指挥着几个妇女,将精心制作的竹编椅子、刺绣竹篮等工艺品,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展示架上。
“婶儿,您瞅瞅这竹椅,这可是王大叔他们熬了好几个夜做出来的,您再看看这刺绣竹篮,赵奶奶她们绣的花跟真的似的,城里人见了,指定喜欢。”
李婶笑着点头:“那可不,咱村的手艺那是没得说。就盼着今儿个来的人能多买点,让大伙的心血都没白费。”
一旁的张嫂也凑过来:“苏糖啊,我觉得这展示架上再摆点小花啥的,点缀点缀,看着能更喜庆。”
苏糖眼睛一亮:“嫂子,您这主意好啊!咱这就去采点野花来,给这展示架添点色彩。”
“大伙都麻溜点,把那宣传横幅挂高点,让老远的人都能瞧见。”刘大姐站在场地中央,扯着嗓子喊道。
几个年轻姑娘应和着,手脚麻利地将写着 “桃花乡韵手工艺品展销会” 的横幅挂了起来。其中一个叫小翠的姑娘笑着说:“刘大姐,这横幅一挂起来,看着可气派了!”
刘大姐满意地笑了笑:“那可不,这可是咱桃花村的脸面,必须得弄得漂漂亮亮的。等会儿人来了,你们可得热情点,好好给大伙介绍咱的工艺品。”
另一个姑娘小红调皮地说:“刘大姐,您就放心吧!我们肯定把咱村的工艺品夸得天花乱坠,让他们不买都觉得亏。”
刘大姐佯装生气地瞪了小红一眼:“可别瞎夸,咱得实事求是,让大伙看到咱工艺品的好,自然就有人买了。”
大伙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为这个即将开始的展销会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
不一会儿,太阳慢慢爬上了山头,金色的阳光洒在晒谷场上。村里的孩子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早早地聚在了一起,手里拿着锣鼓,就等着开场的号令。
随着刘大姐一声令下:“孩子们,敲起来!”
顿时,锣鼓声大作,那声音震得人耳朵嗡嗡响,却也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周边村子的人听到这热闹的声响,纷纷朝着桃花村赶来。
周建国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们,咱们桃花村今儿个办这展销会,就是想让大伙瞧瞧咱们村里的手艺。咱这‘桃花乡韵’系列工艺品,那可都是大伙的心血,从选材到制作,那都是精挑细选,讲究得很呐!”
台下的乡亲们交头接耳,对即将展示的工艺品充满了好奇。苏糖接着走上前,拿起一个刺绣竹篮,说道:“大伙瞅瞅这竹篮,竹子都是咱村里的老师傅精挑细选的,再瞧瞧这刺绣,咱村的姐妹们飞针走线,绣得那叫一个漂亮。”
这时,赵奶奶和王大叔坐在一旁,现场演示起了编织和刺绣。赵奶奶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一朵栩栩如生的桃花在布上渐渐成型。王大叔则熟练地编织着竹椅,竹子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椅子的雏形就出来了。
台下的乡亲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围了上去。
“哎呀,这手艺可真是绝了!”
“是啊,这竹编和刺绣结合得真好,我还是头一回见呢!”
乡亲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这时,一个做小买卖的大叔凑到苏糖跟前,拿起一个竹篮,翻来覆去地看着,问道:“姑娘,你这竹篮咋卖呀?”
刘会计赶忙走过来,笑着说道:“大哥,咱这竹篮价格实惠,您瞧瞧这做工,要是批量拿,价格还能再商量。” 说着,刘会计递上了价格单。
那大叔看了看价格单,说道:“价格倒是挺实在,就是不知道这销路咋样。”
大壮在一旁笑着说:“大叔,您就放心吧。您看看咱这工艺,在周边村子那都是独一份儿的。您拿回去,指定好卖。”
这时,又有几个乡亲围过来询问价格和产品细节。苏糖、刘大姐和刘会计忙得不可开交,一一耐心解答。
展销会现场,孩子们拿着竹蜻蜓,满场跑着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晒谷场。老李头则在人群中穿梭,听到有乡亲对工艺品提出建议,就赶紧记下来。
一位大妈走过来,对老李头说:“老李啊,这竹椅要是再轻便点,就更好了,咱年纪大了,搬起来方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