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马飞飞传奇 > 第390章 针落无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如影般顺梯而下,脚步声轻得如同落叶。地下二层是发报室,两道微弱的灯光从门缝透出,隐约可见两名日军正伏案操作电台,墙上挂着的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苏南多处抗日据点的位置。林绣花贴墙而行,至通风口下方,将“里剑”抽出,剑尖对准通风口的铁栅。

她凝气于指,以马飞飞所传“切”字诀导引内力,沿剑脊银线奔涌而出。剑身微微震颤,发出极低频的震动,与铁栅的固有频率产生共振。片刻后,铁栅的固定螺丝松动,她探手轻轻一取,便将铁栅取下,动作轻得如同取下绣绷上的旧线。

潜入室内,“里剑”如针,在两名日军后颈的“风池穴”与“天柱穴”各点一下——剑尖入肉三分,精准切断神经通路,两人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惊呼,便无声瘫倒在地。林绣花迅速取下电台内的加密底片,又将随身携带的特制底片覆盖在电键上,完整记录下日军明日的转移计划,随后悄然退出发报室。

第五针:破心

地下三层是审讯室,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与消毒水的混合气味。七名俘虏被锁在铁笼中,个个伤痕累累,气息奄奄,却仍睁着不屈的眼睛。四名看守围在火炉旁饮酒,谈笑声与酒瓶碰撞声混杂在一起。

林绣花伏在天花板的管道之上,屏息凝神,如蓄势待发的猎手。她缓缓拔出“里剑”,剑身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一丝极淡的冷光。十指翻飞间,“里剑”如离弦之箭,自管道缝隙疾射而出。

第一剑,精准钉入一名看守的咽喉,他正仰头饮酒,喉间一凉,酒杯脱手坠地,人已直挺挺倒下;第二剑,剑尖轻巧挑断头顶电线,室内灯光骤然熄灭,陷入一片漆黑;第三、第四剑,分袭另外两名看守的手腕,剑尖破皮而入,精准切断桡神经,两柄手枪“哐当”落地;最后一名看守惊觉不对,摸索着拔枪欲射,林绣花已如狸猫般落地,脚步轻盈如绣娘穿线,瞬间近身,“里剑”自其肋下软肋刺入——剑尖圆钝,巧妙避过肋骨,直抵心室。

她手腕微旋,剑尖在心室内轻轻一绞。那名看守瞪大双眼,喉间涌上鲜血,却发不出半点声响,缓缓瘫倒在地,至死都不知攻击者来自何方。

第六针:归线

林绣花点亮一支随身携带的微型手电,微弱的光线照亮铁笼。她用“里剑”斩断锁扣,七名俘虏惊愕地望着眼前的黑衣女子,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她未多言,只将“里剑”在掌心一转,剑身如线般收回臂缠,随即从怀中取出七枚铜钱,每枚钱眼都穿着一根红丝线。“牵线走,莫回头,跟着丝线的方向。”她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七人依言,依次握住红丝线,如线串珍珠般紧随其后。林绣花在前引路,凭借之前记下的路线,避开巡逻守卫,沿着暗道快速撤离。至洋楼后侧的隐蔽出口,她将红丝线齐齐剪断,收入袖中,低声道:“前路有人接应,保重。”

线断,义不断;人散,志不散。

第七针:封口

次日清晨,山本夫人晨起梳妆,想起昨日送修的旗袍,便命人去绣房取来。展开旗袍一看,襟口的裂口已修补得天衣无缝,只是裂口旁,竟多绣了一朵极小的红梅——七片花瓣,花心一点朱砂,红得似血,艳得惊心。

她皱眉不解,追问下人那绣娘何在,却得知绣房早已人去楼空,门窗完好,无半点闯入痕迹。那名叫林绣花的绣娘,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消失在上海的晨雾之中。

而法租界外的接应点,七名俘虏安全抵达。接头人展开林绣花留下的底片,日军明日的转移路线、兵力部署、关押地点尽在其中,一目了然。消息传回马飞飞手中,他望着底片上清晰的字迹,只淡淡说了一句:“第八剑出,针落无声。”

他知道,那朵七瓣红梅,是林绣花的剑印,是她的誓言——一针入里,万恶归阴。

她从不在战场上张扬雷霆之威,却如暗夜中的银针,于无声处潜入敌腹,断脉封喉;她不逞匹夫之勇,却以最细腻的手段,破局救人,传递情报。

数日后,苏州城外一座荒庙。林绣花独坐灯下,桌上摆着一枚铜钱、一根红丝。她指尖拈线,凝神静气,轻轻一抖,红线便稳稳穿过钱眼,垂落下来。灯光摇曳,映着她平静的侧脸,她低声呢喃:“夫,今日七针落,七人归。这山河之线,我仍在绣,一针未停。”

庙外风声呜咽,似在回应她的低语。墙上,她的影子被灯光拉得修长,如同一枚锋利的银针,正一点点绣穿这无边长夜,绣向黎明将至的远方。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