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夏把自己的意愿跟王掌柜说了。

隔天,王掌柜约了赵员外在茶馆见面,赵员外穿件油亮的绸衫,手里盘着核桃,只是面容有些憔悴,看着没有平时那么精干。

他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王掌柜,我那100亩地,四百两,少一文都免谈。”

王掌柜端着茶,慢悠悠道:“赵员外,咱们也是老熟人了,您那地我去看了,三分是坡地,旱的裂缝能塞拳头,佃户都跑了一半。”我知道您急着用钱,现在许多人饭都吃不饱,明年年成还不知道怎么样,谁愿意出四百两买100亩地?不怕砸在手里。

小夏姑娘实在人,买地给乡亲们种,不是囤着地抬价,她最多出二百八十两。”

赵员外冷笑,张小夏他知道,在民间名声好,就是个傻蛋。

“二百八十两太少了,没法谈。”

“赵员外,您家里的事周遭谁不知道?您想囤粮,要是耗着,粮价一天一个价,小夏姑娘说了,二百八十两,银货两讫,您拿着银子能立马去办自己的事,多痛快。”

这话戳中了赵员外的软肋,他确实耗不起,咬了咬牙,他沉着脸道:“二百八十两太少,三百五十两,不能再少了。”

“这样,我们各退一步,三百三十两。”

赵员外咬牙,“可以,就三百三十两,但得立字据,银契两清,以后这地要是发生什么事跟我赵家没有关系。”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年的收成不好,他担心回头佃户交不上粮,买主找他麻烦。

卖地他不心疼,租子都收不齐,他要地干嘛,回头年成好了,他再去别处买。

“行。”

王掌柜立马让人取来纸笔,小夏早在隔壁等着,听见消息就过来了。

“原来是你啊小夏姑娘。”

“幸会赵员外。”

“早说卖给你我就不要价了。”赵员外假惺惺的说着漂亮话。

“赵员外已经给的是敞亮价,多谢。”

赵员外看着落落大方的小夏姑娘,一个村姑,靠自己一步一步在镇上站稳了脚跟,现在又置了上百亩田地,可他那个不争气的女儿呢,光是想想,就能把她气吐血。

两人写好文书,各自摁好手印,小夏拿出银票,赵员外把地契交给小夏,两人又去官府办理好相关手续。

100亩地是小夏的了。

买好地的第二天,久未下雨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村里人都放下手里的活,激动的跑出来看天。

“老天爷,终于要下雨了吗?”

“快下雨吧,求求你了老天爷。”

有的村子,干旱的颗粒无收,土地开裂,十室九空,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有水的地方。

靠着乞讨,饥一顿饿一顿的熬到今天,终于等到了下雨。

他们纷纷走到土地上对着老天跪磕头,“老天爷啊,快下雨吧,再不下雨,真的要死人了。”

雨点落下来时,老百姓疯了,他们根本不在乎会不会被淋湿,在雨里面奔跑,嘶吼。

“终于下雨了,终于下雨了,我可以回家了,家里的几块地还等着我呢,回家,回家。”

散落到各地的人们开始收拾东西,这几个月他们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

土地在哪儿,家在哪儿,土地是他们的根。

老张头扒开土,看着雨水渗进去,原本靠每天浇水活着耷拉着脑袋的红薯叶,没一会就滋润起来,昂着杆子,俏生生的。

“好啊,下雨好啊,老天总算开眼了。”

最后还是王凤英打着伞,把老张头给揪了回去,一碗姜汤灌进肚子。

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村里的小河很快又蓄满了水。

第三天天放晴,流民李师傅一家来辞行。

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小夏姑娘,原本讲要留在大山村,可这雨一下,一家人的心跟猫抓似的想回家,真的很抱歉。”

“人之常情李师傅,你们在老家还有房子田地,祖辈生活的地方肯定不舍得,你们先回去,以后常来往。”

“多谢小夏姑娘。”

“老李,你们过两天再走,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伙,我给你们多烙点饼子,路上带着吃,再让老张给你们挖点红薯带着,回去家里什么都没有。”

“这,怎么好意思。我们在路上买些红薯带着就行。”

“要不是你们,我家的房子也修不到这么好,村里人没你们这个手艺。一点红薯值不到几个钱。”

这确实是实话,要不是老李几个,小夏的房子建不到这么气派,村里人的手艺最多做一些普通的民居。

而老李兄弟几个给镇上大户人家盖过房,给小夏建房时,参照了之前的经验,用了很多巧思和技艺在里面。

是真的费了心。

小夏也真心喜欢这个房子。

“多谢大妹子,多亏遇到你们了,我这一大家子才能齐齐整整。”

“不说这些,嫂子,让你几个媳妇一起过来帮忙烙饼。老张,你去挖红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