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开始了。
大山村的村民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许婆子颠着小脚天没亮就起来了,开始煮饭,今天家里人得干一天的体力活,早饭是杂粮干饭,一碗辣椒炒茄子,和酸豆角。
她媳妇在贴饼子,这样中午直接在田里吃就行,不用来回跑耽误工夫。
要是搁往年,他们哪舍得这么吃,今年多亏了小夏,家里存了不少银子,又有稻子收,再过几天红薯也能收了。
交完粮,也足够家里人吃了。
不光许婆子家,村里大部分人家的烟囱都开始冒烟。
除了杨李氏,她家的田一直都是小夏家帮忙种,今年也是。
两家闹掰后,王凤英拔光了她的菜,但田没有动,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辛苦伺候的田,老张头也不舍得毁。
当时王凤英还撂话了,说田里的稻子是他们家的,要是搁以前,杨李氏没那么在意。
可现在儿子下落不明,张秋月那个死贱人也不知道去哪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个,稻子她想要回来。
问题是她一直没有管过,现在也没人替她撑腰,小夏家好几个大老爷们,光是王凤英她就打不过。
思来想去,她决定去找亲家。
既然成了亲,他们就是亲戚。
张秋月使手段嫁给她儿子,一点媳妇的本分都没尽到,不在家里伺候她,人还直接跑了,张家欠她的,必须给个交代。
杨李氏嘴上骂骂叨叨的来到张郎中家,此时天刚蒙蒙亮,张郎中请的几个帮工正在院子里等着。
看见来人,张郎中脸色往下一沉,他还没说话,秋月娘放下手里的碗黑着脸过去。
“你来干什么?”
“我来干什么,呵,”杨李氏冷笑,“你女儿嫁到我家,下落不明,不知道跟哪个野男人跑了,现在秋收,难道指着我一个老婆子去收稻。”
秋月娘恨杨李氏恨的牙痒痒,自己一个好好的女儿,被这一家子害成那样,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滚,你要是敢踏进我家里一步,我打断你的腿,你把我女儿害成那样,还想我们去给你收稻,呸,滚你个不要脸的。”
杨李氏被啐了一脸口水,火大起来,“你们养出个不守妇道的女儿,勾搭我儿子,要不是她,我儿子能这么倒霉?要不是我儿子心善,娶了张秋月,不然就她这么个破鞋,会有人要?”
“你,你,”秋月娘气的浑身发抖,直接冲上去跟杨李氏扭打到一块。
旁边的帮工看呆了,没想到一大早上的就这么生猛。
秋月弟弟张耀祖看见娘被欺负,也丢下手里的碗,捡了根棍子,直往杨李氏身上招呼。
“叫你打我娘,打死你,我打死你。”
秋月娘心里积攒了太久的愤恨,打起架来,根本不管不顾,眼珠通红恨不得一口咬死杨李氏。
杨李氏害怕了,在挨了秋月娘一个巴掌后,她没敢再反击,而是顺势倒在地上,往后退了几步,爬起来就往外跑。
“你个老虔婆给我等着,等张秋月回来看我不打死她。”
秋月娘颓然捂住脸,秋月,她的秋月。
张郎中冷哼,“哭什么哭,都怪你把她惯成这样。”
杨李氏偷鸡不成蚀把米,挨了一顿打,脸上火辣辣的疼,头发也被扯散了。
她恨死张秋月了,要不是她,自己现在就是小夏的婆婆,住在气派的砖瓦房里,吃香喝辣,哪会像现在,吃了上顿愁下蹲。
不甘缠绕着杨李氏,她做梦都在想如果儿子没有跟小夏退亲,她该多么快活,为什么,不过才几个月的工夫,事情会变成现在这样。
她想不通。
找不到人商量,杨李氏又去找李婶子,平时李婶子跟张小夏最不对付,没事就在背后嚼她舌根。
李婶子是村里少数几个没有种红薯的人家之一,肠子早悔青了。
当初她拦着家里人,所以现在家里人也埋怨她。
幸好还有稻子收,不然往后一年得喝西北风。
“秀才娘,你怎么来了?”李婶子端着碗坐在门口吃。
杨李氏瞅了眼她碗里,应该是锅里剩下的一点杂粮饭,加了点水,跟涮锅水差不多。
“你怎么吃这个?”
李婶子叹气,没说话,她现在多夹一筷子菜,儿媳妇们都拿眼睛瞟她。
杨李氏也就是随口一问,很快就把话转到她自己身上,“你说,我去要回自己田里的稻子,会不会挨打?”
李婶子震惊地看了眼杨李氏,“那田你根本就没种过,草都没拔一根,你还想把稻子要回来?你打得过王凤英吗?”
杨李氏摇头,强调:“那是我的田。”
“你的田,但你没种啊。”
“吃快点,慢慢磨迹,等着稻子自己回来是吧。”
里面传来儿媳妇的骂声,虽然骂的是孙子,但李婶子知道是骂给她听的。
“不说了,我得赶紧吃完下田去了,不行你就去找里正,让他给你想想法子。”
杨李氏看着李婶子几口把碗里的东西吃完,进屋,虽然吵吵闹闹,但好歹人家一家人齐齐整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