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李言李语 > 第286章 她烧过的灰,长出了新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6章 她烧过的灰,长出了新芽

京城的天,灰得像是被谁用脏布蒙住了。

米价一日三涨,街头巷尾的粮铺前排起长龙,妇人抱着空口袋蹲在墙角哭,孩子饿得连嚎都无力。

流言如野火燎原,烧得满城风雨——“问学所勾结奸商囤粮,专等百姓断炊再抬价!”有人亲眼看见夜里有马车从问学所后巷进出,车厢沉得压出深深车辙。

御史台坐不住了。一道令下,铁甲围楼,封门查库。

小核桃侄女站在台阶上,青袍未换,神色如常。

她没拦,也没辩,只让人开了正堂大门。

阳光倾泻而入,照亮尘埃飞舞的厅堂。

所有人怔住。

没有米袋,没有银箱,更无账本密档。

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叠叠堆至梁顶的竹简、粗纸、布条、木片,甚至还有孩童涂鸦的瓦片。

每一份都用红绳捆扎,贴着标签:“东市口王婆测算”“西坊张铁匠夜推十二遍”“盲童阿七以竹签刻于床头”。

那是上百份《平粜推演模型》。

一种由民间自发演算、用于预测粮价波动与合理调控的数学工具——源自苏识当年在浆洗房写在破布上的“蚁纹算法”,如今已被无数普通人拆解重构,化作自己听得懂的话、记得住的歌、画得出的图。

“你们要的证据,就在这里。”小核桃侄女声音不高,却穿透寂静,“不是我们囤米,是我们早就算出了今日之局。”

她转身展开一幅由三十张残纸拼接而成的巨大推演图,指尖点落:“看这里——七日前,户部侍郎李崇远之侄大量购进陈粮,转手租用三家官仓寄存,名义为‘赈灾备储’,实则借公器行私事。其资金来源,可追溯至江南三处已被查封的盐引旧账。”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御史:“数据链完整,证据环环相扣,每一笔都有市井记录、脚行票据、渡口印戳为凭。若大人不信,我愿当场复现计算过程。”

没人说话。

一名老御史颤抖着手接过一份盲人用竹签在陶片上刻下的演算稿,摸着那深深浅浅的划痕,忽然眼眶发红:“这……这是成本倒推法?一个瞎子……是怎么学会的?”

“他媳妇卖菜。”小核桃侄女淡淡道,“每天回家念一遍菜价,他听了三年。”

空气凝滞。

御史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咬牙下令撤人。

临走前回头一瞥,见小核桃已命人将全部资料誊抄副本,分装十箱,准备送往各州县讲学会。

“你不举报?”他忍不住问。

“举报解决不了问题。”她说,“但让规则自己说话,可以。”

三日后,京城街头悄然立起数块木牌,高不过人,漆面粗糙,却每日准时更新两回。

上面写着:

【今晨米价】

粳米:每斗三百二十文(较昨日+十五)

糙米:每斗二百七十文(持平)

来源:鸽群采报 · 全市十三市集轮值校验

据说,那些信鸽是从问学所飞出去的,带着小小竹管,往返于城南菜市、北门码头、西集骡行之间,带回最真实的交易数据。

而设计这套系统的人,是个曾因说错话被打断腿的老账房先生。

消息传到宫中时,萧玦正在批阅边关军报。

他放下朱笔,只说一句:“召户部尚书,即刻入殿。”

大殿之上,寒风穿廊。

户部尚书跪地痛哭,涕泪横流,指着虚空嘶喊:“陛下明鉴!臣虽管粮政,实被蒙蔽!此等乱象,皆因‘识党余孽’暗中操盘,蛊惑民心,毁纲乱常!他们不死,国不得安!”

萧玦静坐不动,指尖轻叩龙椅扶手,像在数心跳。

良久,他开口,声音极冷:“你怕的不是亡魂。”

他抬手一挥,两名内侍抬进一口旧木箱,漆皮剥落,边角磨损,分明是宫中杂役所用之物。

殿中死寂。

萧玦亲自上前,打开箱子——里面没有刀剑密信,只有一只褪色的蓝布针线盒。

他取出一块发黄的粗布片,轻轻展开。

正面绣着一只蚂蚁,六足纤细,触角微扬,仿佛正驮着重物前行;背面是稚嫩笔迹,墨色斑驳,却字字清晰:

“错的不是人,是不让改的规矩。”

那是苏识幼年练字时偷偷写下的句子,藏在针脚之下,从未示人。

萧玦垂眸看着它,像看着一个沉睡多年的名字。

“你说她是余孽?”他终于笑了,低得几乎听不见,“可你连她留下的第一个字都读不懂。”

满殿文武低头屏息。

“退下吧。”他淡淡道,“明日午时前,放出所有因‘囤粮案’牵连被捕者。另,准各地设立‘民情采报司’,直通内阁,不受节制。”

话音落下,无人敢应。

那一夜,南方某小镇私塾突起大火,藏书尽焚。

火光映红半边夜空,惊醒了沉睡的山岭。

可第二天清晨,孩子们没有哭泣,也没有四散。

他们在废墟前围成一圈,捡起焦木炭枝,在地上一笔一划重写《新政游戏》规则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