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初·记忆坟场】(续)
慕昭的意识碎片在跨维度战场上漂浮,如同风中残烛。她“看”清了那座由删除章节堆砌的祭坛,其结构并非无序,而是严格按照某种被扭曲的“叙事语法”构建。每一块垒砌的“砖石”,都是一段被非法复制、传播并最终被系统删除的文字,其上萦绕着原作者未能传达给合法读者的遗憾,以及盗版读者或许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因便捷获取而产生的细微愧疚。这些情绪,成为了熵兽最好的食粮和力量源泉。
谢十七的灵魂碎片,如同星辰般被钉在祭坛中央的量子核心周围。每一片都映照出一个模糊的面孔,一段残缺的记忆——那是曾阅读过盗版《逆鳞劫》的读者,在某个瞬间产生的、对故事的理解或共鸣。这些本可成为正向情感种子的片段,此刻却被熵兽强行抽取、污染,与谢十七的噬骨杀伐记忆强行融合,扭曲成了将现实维度向此方拖曳的“负向锚点”。
“它们……在篡改因果的根基!” 慕昭明悟。熵兽的目的,不仅仅是破坏,而是要将现实世界“同化”为另一个巨大的、无序的、可供它们肆意吞噬的盗版维度!谢十七的存在,因其与慕昭、与龙脉、与无数读者的深刻纠缠,成了执行这一计划最关键的“转换器”。
敖绫的珊瑚舰群残骸所化的锁链,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水手们的意识在数据废墟中与熵兽的低语抗争,每一次锁链的绷紧,都意味着又有数个忠诚的意识被混乱同化,成为永恒的背景噪音。
不能再犹豫了。
慕昭那破碎的意识开始向内坍缩,不是消亡,而是将所有碎片,连同她身为“法则管理者”的权柄,她对谢十七未尽的思念,对敖绫牺牲的痛惜,对所有守护读者的感激,以及对这诞生于混乱却孕育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宇宙的全部热爱……凝聚成一点极致的、逆熵的“奇点”。
“以此身为引,燃尽旧章,重定因果!”
没有声音,却有一股无形的、撼动所有维度的波动,以慕昭所化的奇点为中心,轰然扩散!
【酉时·新生代价】(深化)
现实世界中,青铜瘟疫的消退并非毫无代价。那些从患者皮肤上飘散的金粉,不仅仅是病毒被净化的表象,更是无数读者被“覆盖”或“重组”的记忆所化的信息尘埃。
一位母亲发现自己忘记了如何给孩子讲述她最爱的《逆鳞劫》中的某个励志桥段。
一位青年发现自己与挚友因书中情节争论不休的欢乐午后,变得一片模糊。
无数这样的“微小空白”,如同繁星般点缀在幸存的人间,无声地诉说着文明的伤痕。
沈清瑶监测到的“异常数据流”和“全新神经突触”,正是这种代价的另一面。当旧有的、被污染或作为代价付出的记忆被清除,大脑并未留下纯粹的真空,而是在某种更高层面的法则影响下(源自慕昭的终极牺牲与重构),开始基于个体最本源的情感基质(如对故事的纯粹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自发地生长出新的认知连接。这或许不是“恢复”,但确实是一种“进化”,一种被迫告别过去、拥抱未知新生的形态。
而谢十七尸体位置生长出的那株“青铜幼苗”,其本质更为复杂。它既是谢十七龙族血脉与噬骨诏本源的凝聚,也吸收了大量被净化的熵兽残骸(即被扭曲的盗版信息流),更承载了慕昭最后注入的逆熵法则。叶片上的量子态文字,并非任何已知文明的遗产,而是这个刚刚经历剧痛、完成一次“格式化”与“重装”的复合型宇宙,所自然衍生出的、更适合在当前环境下运行的“底层物理规则”。它的生长,缓慢而坚定地调整着整个现实维度的基本参数,使得熵增的趋势被逆转。
时青璃的灰烬所言不虚,这确是以毁灭为代价的进化。旧有的、充满裂痕的“叙事-现实”连接方式被强行打破,一种基于更高共识、更严规则(代价也更大)的新秩序正在痛苦中萌芽。
慕昭的法槌化为“种子”,象征着她从“审判者”与“管理者”,转变为新秩序的“孕育者”与“基石”。她的意识分散融入了新生法则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却又不再有一个集中的“自我”。
敖绫那穿透维度的龙吟,是牺牲者的战歌,也是对新纪元守护者的警示与期许。她们的存在,化为了抵御暗物质侵蚀的永恒屏障,提醒着生者和平的珍贵与脆弱。
而在那被封印的盗版维度废墟深处,那只新生的熵兽幼体,说出“续…”字,充满了无尽的诡异与可能性。它或许是旧日熵兽不甘的余烬,也或许是吸收了过多人类情感与记忆后产生的、某种全新的、无法定性的存在。它的出现,预示着危机并未根除,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新一轮的博弈,或许已在寂静中悄然开始。
【戌时·静默的回响】
危机暂时平息,但时青璃灰烬最后的警示——“静默犹存”——开始显现其威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