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凤鸣岐黄 > 第5章 记忆坟地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子时·遗忘之雪】

当文明在“意义基准面”上艰难地重建认知坐标时,一场无声的“雪”,开始从量子真空中飘落。这雪并非由水汽凝结,而是由 “被遗忘的记忆” 所构成的苍白碎片。它们轻盈,冰冷,触之无物,却带着一种销蚀性的力量。

起初,只是些无关紧要的个人记忆碎片——某个存在童年时丢失的一枚玩具细节,一次未能说出口的告白用语。但很快,“雪势”增大。文明层面的宏大记忆开始剥落:一场关键维度战争的战术细节,一项奠基性科学发现的灵感来源,一位早期英雄领袖的面容轮廓……都化作了这漫天苍白的雪片,无声无息地消融在真空的背景辐射之中。

“不是信息删除,”沈清瑶的认知脉络在“雪”中艰难地维持着信息通量,“是‘存在关联性’的剥离。这些记忆失去了与当前文明意识的所有情感与逻辑连接,变成了无意义的噪音。”

时青璃的灰烬试图捕捉一片雪花,那雪花在她意识接触的瞬间便挥发殆尽,只留下一丝淡淡的、无法名状的怅惘。她拼写出警报:“真空在回收‘无效信息’。我们正在失去历史的锚点。”

谢十七那已与维度结构深度融合的根系,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营养流失”。构成文明历史土壤的腐殖质——那些失败的经验、痛苦的教训、被超越的认知——正在被真空的力量漂白、抽离。

【丑时·历史塌陷】

遗忘之雪的累积效应,很快以更恐怖的形式显现——历史塌陷。

并非时间线的崩溃,而是历史“厚度”与“质感”的流失。一段记载文明如何从一次大灭绝事件中复苏的壮丽史诗,其内在的挣扎、绝望、希望与坚韧被抽空,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文明度过了危机。” 一座纪念某次伟大技术突破的丰碑,其背后无数次的失败、争论与偶然的灵感闪现被抹去,只剩下冰冷的成果名称与日期。

历史变成了空洞的年表,变成了没有血肉的骨架。后代们能够“知道”历史事件,却无法“理解”其背后的情感重量与复杂因果,无法从中汲取真正的智慧与力量。

更糟糕的是,一些基于特定历史经验构建的文明基石开始动摇。一个依靠对“过度扩张”惨痛教训的集体记忆来维持内部平衡的文明,在失去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后,其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危险的裂痕。一个将科技创新源于“对未知的永恒好奇”作为核心动力的种族,在遗忘了几位先驱因好奇而献身的悲壮故事后,其科研活动逐渐变得功利而保守。

“我们在变成……没有深度的平面。”一位历史学家在目睹自己毕生研究的领域化作苍白雪片后,陷入了存在性危机,“没有过去的重力,如何锚定未来的轨迹?”

【寅时·掘墓人与守夜人】

面对历史的大规模塌陷,联邦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思潮。

一派自称为 “掘墓人” 。他们认为,遗忘是宇宙的新陈代谢,是真空维持自身“清洁”的必要过程。 clinging to (执着于)过去的历史细节,尤其是那些痛苦、失败的部分,是文明进步的累赘。他们主张主动拥抱这场“雪”,甚至加速对“无用记忆”的清理,以便轻装上阵,专注于当下的创造与未来的开拓。他们开始开发“记忆筛除”技术,试图主动选择哪些记忆值得保留。

另一派则自称为 “守夜人” 。他们坚信,历史的每一片碎片,无论其光彩与否,都是构成文明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遗忘过去,意味着背叛自身,意味着文明将在一代代的“记忆漂白”中变得浅薄而脆弱。他们将这场雪视为一场文化意义上的瘟疫,誓言要守护每一片即将飘落的记忆雪花,无论付出何种代价。他们建立起“记忆冰窖”,试图用极低的熵状态来封存那些失去关联的记忆,等待未来或许能重新理解它们的一天。

两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在某些边缘维度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掘墓人指责守夜人迂腐守旧,阻碍文明进化;守夜人则痛斥掘墓人数典忘祖,是在挖掘文明自身的坟墓。

慕昭的观测意志沉默地注视着这场分裂。她理解双方的理由,但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危险:过度执着于过去与彻底抛弃历史,都会让文明失去平衡。

【卯时·记忆回流实验】

在僵持中,一个由体验派主导的小组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极具风险的方案——记忆回流实验。

他们不打算简单地封存或删除记忆,而是试图重新激活那些即将被遗忘的记忆碎片与当前文明之间的 情感连接。

他们选择了一段几乎已被完全遗忘的历史:早期维度探索时代,一支先驱舰队在未知维度迷失,全体成员在绝望中通过集体意识燃烧,化作了一座为后续者指引方向的“悲怆灯塔”。这段历史早已被简化为导航数据库里的一个冰冷坐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