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镜台”三字一出,连满腔怒火的关帝爷,神念也不由得微微一动。
此台大名,他自然知晓。乃是幽冥地府第一神器,并非由任何神明锻造,而是天地法则自然生成的一面奇镜,位于第十殿转轮王殿之旁。传闻此镜能照见众生前世今生一切善恶业行,纤毫毕现,无可隐瞒。无论多么隐秘的罪孽,多么微小的善举,在镜前皆如掌上观纹。乃是地府核定亡魂功过,决定其轮回去向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好!本帝便去看看,这孽镜台中,能照出何等‘确凿’的恶因,竟让一位行善之人落得冻饿惨死!”关帝爷压下怒火,倒要看看这阎王能拿出什么证据。他深信,以那李氏今生所为,镜中显现的必是善行居多。
包阎君不再多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随即驾起阴风,在前引路。关帝爷金身紧随其后,一众判官鬼吏也默默跟随,气氛凝重。被关帝爷袖袍笼罩的李氏母子魂魄及那两名鬼差,自然也一同前往。
穿过幽深的殿宇廊庑,越过奔流不息的忘川河支流,不多时,众人来到一处奇异之地。但见前方并无宏伟建筑,只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台,高约数丈,通体黝黑,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石台之上,并非平滑如镜,而是镶嵌着一面巨大的、非金非玉、朦胧混沌的圆形镜面。镜面周围缭绕着似雾非雾、似光非光的气息,散发出一种洞彻灵魂、冰冷无情的法则波动。这便是孽镜台。
台前空旷,已有一些等待照镜的亡魂在鬼差看管下排成长队,个个面露惶恐不安之色。见到阎君与一位金光万丈的威严神圣驾临,这些亡魂与鬼差纷纷跪伏在地,不敢仰视。
包阎君挥挥手,示意鬼差将其他亡魂暂时带离。然后他转向关帝爷,以及被关帝爷从袖中放出,依旧被勾魂锁链拴着,神情茫然而恐惧的李氏母子魂魄。
“帝君,且看此镜,自见分晓。”包阎君对掌管孽镜台的鬼吏点了点头。
那鬼吏会意,手持一面小小的、与台上大镜气息相连的令旗,走到李氏魂魄面前,令旗一挥,一道清蒙蒙的光辉射入孽镜台。
原本混沌的镜面,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荡漾起一圈圈涟漪。随即,镜面逐渐清晰,显现出流动的画面。
关帝爷凝神看去。
果然,镜中最初显现的,皆是妇人李氏今生的善行片段:
画面一: 年轻的李氏,在病榻前悉心伺候年迈的婆婆,喂药擦身,毫无怨言。婆婆去世前,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
画面二: 乡里遭遇旱灾,家家缺粮。李氏自家米缸也已见底,却仍将最后半碗米粥,分给了邻居家饿得嗷嗷待哺的幼儿。
画面三: 大雪封路,她发现一个陌生的老乞丐冻僵在路边,心生不忍,费力将老人背回自家柴房,生火取暖,喂以热汤,救其一命。
画面四: 她路遇游方僧人化缘,家中虽贫,仍恭敬地奉上两个粗面饼子,并合十还礼。
画面五: 每逢初一十五,她必会清扫村口的小土地庙,虔诚上香……
……
一幕幕,虽都是平凡小事,却无不体现其善良、孝顺、慈悲的本性。镜中景象流转,李氏的善行清晰无疑。
关帝爷看到此处,胸中怒气再次升腾,转头看向包阎君,丹凤眼中锐利更甚,那意思很明显:如此善人,尔等还有何话说?
包阎君面对关帝爷质询的目光,神色却依旧平静,只是对那持旗鬼吏微微颔首。
鬼吏再次挥动令旗,镜面涟漪再生,画面开始变得模糊,随即如同翻书一般,景象陡然变幻!时间开始飞速倒流,色彩、服饰、背景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显然已经超越了李氏的今生,追溯到了更久远的时空——她的前世!
关帝爷目光一凝,紧紧盯住镜面。
镜中显现的,已非李氏熟悉的乡村环境,而是一处颇为富裕的城镇宅院。院中男女主人,赫然有着与李氏、宝儿魂魄本源一致的气息,但样貌、身份、关系已全然不同!
前世,他们并非母子,而是一对家境殷实的夫妻!男子身材微胖,面色倨傲;女子(即李氏前世)衣着光鲜,却眉眼刻薄。
镜中画面开始展现他们前世的所作所为:
画面一:不孝父母。 男子对着年迈多病、前来求助的老父亲大声呵斥,将其推出门外,扔下几个铜钱,如同打发乞丐。女子在一旁冷眼旁观,甚至还嫌弃老人身上有味道。
画面二:欺凌乡里。 他们为扩建自家院落,强行侵占邻居宅基地,逼得对方家破人亡。还勾结胥吏,欺压小商贩,赊账不还,甚至纵容恶仆殴打讨要说法的苦主。
画面三: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浪费粮食,造下深重“饿业”!
吃饺子: 桌上摆满白面饺子,那女子只夹起饺子,用筷子灵巧地剥开皮,只吃中间那一点肉馅,然后将满是油光的饺子皮随意丢在桌上,堆积如山。男子亦是如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