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7章 心如死灰 遁入空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知意一步步走出清溪县城门,将身后的喧嚣、繁华以及那场令人作呕的婚约彻底抛却。城外的空气似乎都带着不同于城内的清冷与自由,可她此刻的心境,却并非逃离牢笼的欣喜,而是一种历经巨大欺骗与背叛后,万念俱灰的虚无与悲凉。

真相带来的冲击如同海啸,在最初的愤怒与心痛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的废墟。她不仅看清了秦文昭那伪善面具下的蛇蝎心肠,更对这人世间的所谓“情爱”与“算计”感到了彻骨的寒意。三年!整整三年!她活在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里,像个傻瓜一样,为一个虚假的“负心人”伤心流泪,苦苦等待,最终却在绝望中,差点亲手将自己送入仇人的虎口。

她想着苏墨卿。那个傻书生,那个耿直得有些迂腐的呆子!他当年是怀着怎样一种被“恩情”碾压的痛苦与自责,才会做出那般“割爱报恩”的决定?他离家这四年,在外又是如何的孤苦伶仃,奋发图强?他可知,他所以为的“舍身救友”,不过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骗局?他可知,他心爱的姑娘,因为他的“成全”,险些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对秦文昭的恨,蚀骨灼心;对苏墨卿的怨(怨他当年轻信,怨他不懂她的心),纠结难解;而对那三年错付的青春与情感的悲哀,更是如同沉重的暮霭,笼罩了她全部的心神。人世间的爱情,原来并不总是月湖堤的桃花、崇文堂的棠棣,更多的是云台山的陷阱、阴暗巷弄里的算计。她累了,真的累了。这红尘浊世,充满了虚伪、欺骗与利用,她不愿再沾染分毫。

或许,只有那远离尘嚣的古刹青灯,那寂静无波的梵唱佛音,才能洗涤她满身的伤痕与疲惫,才能让她寻得内心最后的一片净土。在那里,没有欺骗,没有算计,没有爱恨痴缠,只有永恒的平静。

净慈庵坐落在城西数里外的一座小山腰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黄墙黑瓦,显得格外清幽肃穆。沈知意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一步步向上,脚步虚浮却异常坚定。山风吹拂着她单薄的衣裙,扬起几缕散落的发丝,她却浑然未觉,只是目不斜视地望着那越来越近的庵门。

来到庵门前,那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沈知意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襟,深吸一口气,抬手轻轻叩响了门上的铜环。

良久,旁边一扇小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年纪约莫十来岁、穿着灰色缁衣的小尼姑探出头来,双手合十,稚声问道:“女施主,有何事?”

“小师父,烦请通传庵主,就说清溪县沈知意,心慕佛法,愿斩断尘缘,恳请庵主慈悲,收留弟子皈依我佛。”沈知意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小尼姑看了看她苍白而美丽的面容,以及那双深不见底、充满悲戚却又异常坚定的眼眸,不敢怠慢,说了声“施主稍候”,便转身进去通传了。

不多时,沈知意被引领至庵堂后方一间简洁的禅房。净慈庵的庵主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慈祥却目光睿智的比丘尼,法号静慧。她盘坐在蒲团上,静静地听完了沈知意跪在地上,泪水涟涟却条理清晰地讲述完自己的遭遇——从与苏墨卿的相知相许,到秦文昭的横加干涉,再到云台山的骗局、苏墨卿的离去、自己的三年苦守、被迫应婚,以及最后如何从秦福口中得知惊天真相。

静慧师太静静地听着,手中的念珠缓缓拨动,眼中时而流露出慈悲,时而又闪过叹息。她看得出,眼前这女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真的被尘世间的欺骗与痛苦伤透了心,对红尘再无留恋。

“孩子,”待沈知意说完,静慧师太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充满力量,“佛门虽是清净之地,却也并非逃避之苦的港湾。遁入空门,意味着放下一切爱恨情仇,舍弃红尘繁华,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你……当真想清楚了吗?你还如此年轻。”

沈知意抬起泪眼,眼神空洞却坚决,对着静慧师太重重磕下头去:“师太,弟子想清楚了。这红尘于我,已是牢笼苦海,再无可恋。唯有佛法无边,或可渡我脱离这无边苦厄。弟子愿长伴青灯,诵经念佛,洗净铅华,了断尘缘。求师太成全!”她的额头抵在冰凉的地板上,声音带着颤抖,却无比清晰。

静慧师太凝视她良久,终于轻叹一声:“阿弥陀佛。既然你心意已决,尘缘已尽,我佛慈悲,便予你一方清净之地吧。你便留在庵中,带发修行,静心礼佛。赐你法号——‘了心’。望你日后能了却尘心,明心见性。”

“了心……谢师太恩典!”沈知意再次叩首。了心,了却凡心。这正是她此刻最渴望的状态。

而此时沈家,早已因为春桃带回的消息和沈知意的失踪而炸开了锅。

“什么?!悔婚?!她去了哪里?!”沈掌柜听到春桃的禀报,又惊又怒,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厅堂里那些尚未收起的、闪耀着富贵光芒的聘礼,此刻看来如同无声的嘲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