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山河鉴:隋鼎 > 第117章 贵乡暗流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武阳城下那悲壮而充满张力的对峙不同,百里之外的武阳郡郡治贵乡城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郡守府邸,虽依旧朱门高墙,却难掩其颓败与恐慌气息。精致的雕梁画栋、名贵的瓷器摆设在冬日惨淡的光线下,非但显不出往日的威严,反而透着一股陈腐与冰冷。郡守郑公,年事已高,须发皆白,原本已在上书乞骸骨,准备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却不料临了被这突如其来的战火堵在了城内,此刻只能强撑着,满面愁容地瘫坐在主位之上,仿佛一尊正在迅速失去生气的塑像。

而郡丞元宝藏,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铺着地毯的大厅内焦躁地来回踱步。他那原本保养得宜的脸上,如今写满了惊惧与疲惫。城外那“五万精锐贼军”的阴影如同实质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而武阳郡内诸县如雪崩般接连失陷的消息,以及杨义臣被朝廷仓促召回这记致命打击,已彻底摧垮了他内心最后的支柱。他本非忠烈死节之士,一生所图,不过是宦海浮沉中的富贵平安,若能接替郑府君执掌一郡更是美事,岂料转眼间竟身陷这等绝地!

“府君,”一名心腹幕僚悄无声息地步入厅内,声音低沉而急促,“派往清河、汲郡的信使……都回来了。”

元宝藏猛地停下脚步,急切地追问:“如何?他们肯发兵吗?”

幕僚脸上露出苦涩与绝望,摇了摇头:“回府君、郡丞,诸位太守皆以……‘未得朝廷明诏,不敢擅离职守,更无权跨境用兵’为由,婉拒了。言语间,多有推诿。”

“混账!都是一群见死不救的鼠辈!”元宝藏气得浑身发抖,破口大骂,然而这骂声里更多的是无力与绝望。他最后的希望:引外郡官兵为援——也彻底破灭了。

就在这时,另一名属官匆匆进来,禀报道:“府君,郡丞,那魏征已在城内驿馆住下,遣人来报,说明日一早,便要来郡守府拜会府君与郡丞。”

“他带了多少人马?”元宝藏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又像是听到催命符,急切地问道。

“明面上,仅十名军士护卫,但……但皆甲胄精良,眼神锐利,绝非寻常士卒。”

元宝藏闻言,脸色变幻不定,转向郑府君,语气复杂地说道:“府君,那魏征原是我郡中着作佐郎,此前被我派往各县调运粮草,不想竟……竟从了贼!他对我们郡内钱粮储备、兵力虚实,乃至一些官场内情,恐怕都知之甚详!如今他敢轻身前来,必有倚仗,怕是……怕是有意来谈判的!”

一直闭目仿佛睡着的郑府君,此刻缓缓睁开浑浊的双眼,叹了口气,声音沙哑无力:“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看明日,他如何分说吧。”

翌日清晨,郡守府大堂。尽管试图营造出最后的威严,但凝重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郑府君强打精神,穿戴整齐官服,端坐于主位之上,只是那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元宝藏立于左侧首位,面色阴沉。两侧郡吏、将领依序分立,人人脸上都带着惶惑、不安,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魏征依旧是一身半旧的青布儒袍,步履从容,缓步而入。面对满堂或敌视、或恐惧、或探究的目光,他神色不变,目光平静如水。行至堂中,他依足旧礼,对着郑府君从容一揖:“着作佐郎魏征,见过郑府君!”随即又转向元宝藏及众人,“见过元郡丞,诸位同僚!”

他刻意用了旧日的官职称呼,语气平和自然,仿佛并非来自兵临城下的敌对阵营,而只是一位久别归来的旧日同僚,前来叙话拜会。

郑府君干咳一声,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稳威严:“魏……先生如今在高统领处参赞军机,深受信重,不在魏县运筹帷幄,今日轻身来我这危城之中,不知……有何见教?”

魏征微微一笑,目光缓缓扫过堂上每一张神色各异的面孔,不答反问,声音清晰而冷静,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耳边:

“征此来,别无所求,只想问府君,问郡丞,问在座诸位同僚一句:诸位,欲生乎?欲死乎?”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刹那间,抽气声、低呼声、衣甲摩擦声此起彼伏。如此单刀直入,近乎赤裸裸的威胁,彻底撕碎了最后一点虚伪的客套!

元宝藏按捺不住,脸上挂不住,怒喝道:“魏征!你这背主之徒,安敢在此猖狂!贵乡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尔等叛军,休想轻易得逞!”

魏征甚至没有看元宝藏,目光依旧锁定在看似平静、实则手指攥紧了扶手的郑府君身上,语气依旧平淡,但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箭矢,精准地射向众人心中最脆弱的防线:

“城高池深?不错。然守城需人,敢问府君,城中尚有几分可战之兵?几分敢战之心?粮草充足?又能支应几时?坐吃山空之后,又当如何?”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洞悉时局的压迫感,“杨义臣大将军横扫河北,威望素着,麾下皆百战精锐,粮秣器械无算!然如何?朝廷一纸诏书,便需即刻解甲归京,数十万大军顷刻星散!府君自问,府君之能,麾下之兵,比之杨公又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