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的晨光带着咸湿的风掠过影视城,刚搭建好的明代营垒前旌旗猎猎,“戚”字大旗在风中舒展,红绸镶边的旗面衬得晨光愈发炽烈。营垒外的空地上,数十名穿着明军鸳鸯阵服饰的演员正列队站好,手中握着仿制的狼筅、长枪与短刀——狼筅的竹枝削得尖锐,裹着一层薄铁皮;长枪枪头寒光凛冽,枪杆是上好的硬木;短刀样式古朴,刀刃磨得发亮,虽为道具,却透着几分实战的沉劲。
林小羽身着暗红色总兵官袍,腰束玉带,手持一柄虎头湛金枪,枪杆长一丈二尺,枪头铸着虎头纹路,锋利异常。他站在队列前,身姿挺拔如松,官袍下摆被风吹得微微飘动,眼神锐利如鹰,活脱脱一副戚继光的模样。
“今日开拍《鸳鸯阵》第一场戏——宁海卫抗倭。”导演张导拿着扩音器喊道,“鸳鸯阵是戚将军抗倭的独门绝技,讲究‘长短相济,攻守兼备’,林院长饰演戚将军,带领学生们组成鸳鸯阵,务必打出传统阵法的威力,既要真实,又要好看!”
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王小虎握着一杆长枪,站在鸳鸯阵的第二排,眼神专注;李娟则手持一柄短刀,站在阵尾,身姿灵活。他们身后,是剧组请来的群演,饰演倭寇,个个穿着粗布黑衣,手持弯刀,脸上画着狰狞的妆容。
“鸳鸯阵的核心,是五人一组,各司其职。”林小羽放下长枪,走到队列中央,指着身边的五名学生,“第一排是狼筅手,狼筅长丈余,枝繁叶茂,既能格挡倭寇的弯刀,又能扰乱其阵型;第二排是长枪手,趁狼筅逼退倭寇的间隙,长枪直刺,取其性命;第三排是短刀手,若倭寇突破长枪防线,短刀手便贴身缠斗,斩其手足。”
他拿起一根狼筅,演示道:“狼筅的用法,重在‘扫’与‘拦’。倭寇弯刀劈来,狼筅横向一扫,竹枝缠住刀身,顺势往前一送,就能将其逼退。”说着,他手腕一转,狼筅带着风声横扫而出,竹枝舞动间,竟将旁边一根立着的木杆缠住,轻轻一拧,木杆便应声折断。
“好!”剧组工作人员纷纷叫好。林小羽放下狼筅,又拿起长枪:“长枪讲究‘扎’,中平枪、拦枪、拿枪,三枪连环,快、准、狠。倭寇逼近时,中平枪直刺其胸口,若其格挡,便用拦枪拨开其刀,再用拿枪锁住其手腕,顺势一枪刺透。”
他侧身拧腰,长枪如灵蛇出洞,直刺前方的空气,枪头带着破空声,力道十足。“这一枪,要借腰腹的力量,枪杆要稳,枪头要准,就像钉钉子一样,一下到位。”
最后,他拿起短刀,示范道:“短刀重在‘快’,劈、刺、撩、削,招招致命。倭寇近身时,短刀劈其手臂,刺其咽喉,撩其下盘,让其防不胜防。”他手腕翻转,短刀在手中舞动,刀光闪烁,看得学生们眼花缭乱。
“现在,我们分组练习。”林小羽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每组五人,分别饰演狼筅手、长枪手、短刀手,“记住,鸳鸯阵的关键是配合,一人动,四人随,长短兵器相互呼应,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学生们立刻投入练习,营垒前响起兵器碰撞的“叮叮当当”声。王小虎作为长枪手,配合狼筅手的动作,长枪刺出,又快又准;李娟的短刀则灵活多变,时不时从长枪缝隙中穿出,模拟攻击倭寇的动作。
林小羽在各组间穿梭指导,看到王小虎的长枪刺得有些偏,便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腕:“刺枪时,手臂要直,腰要拧,目光要盯着目标,不能分心。”他轻轻一发力,王小虎的长枪便精准地刺中了前方的木靶。
“对,就是这样。”林小羽松开手,“再练几遍,找找感觉。”
就在学生们练得热火朝天时,饰演倭寇头领的武行头头周虎走了过来。周虎身材高大,满脸横肉,手里拿着一柄弯刀,眼神轻蔑地看着学生们:“哼,花架子而已,真打起来,根本不够看。”
周虎在圈内以实战能力强着称,曾是散打冠军,后来转行做武行,拍过不少武打电影,脾气火爆,看不起所谓的传统武术。
林小羽眉头一皱:“周师傅,影视武打讲究的是真实与好看,传统阵法的威力,不是你说了算的。”
“哦?是吗?”周虎冷笑一声,“那咱们比划比划?我倒要看看,你这所谓的鸳鸯阵,能不能挡住我的弯刀。”
“不必了,我们还要拍戏。”林小羽不想惹事,转身准备离开。
可周虎却不依不饶,上前一步,弯刀对着林小羽的肩膀劈来:“躲什么?不敢吗?”这一刀又快又狠,带着风声,显然是真打。
学生们都惊呼起来,王小虎正要上前,却被林小羽拦住。林小羽不闪不避,肩膀微微一挺,“铛”的一声闷响,弯刀砍在他的肩膀上,火星四溅。
周虎只觉得一股巨力从刀身传来,手臂发麻,弯刀差点脱手。他定睛一看,林小羽的官袍完好无损,肩膀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