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神医空间,重生六零小祖宗 > 第243章 较劲,点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有人看着地上的锦旗,捂着嘴笑:“呵呵……这锦旗送的,真是送对地方了”。

“响应号召?我看是被迫响应吧!真够倒霉的”。

林明军听见这话,气得攥紧了拳头,想冲上去理论。

却被父亲林卫国死死拉住,“别冲动,现在说这些没用”。

王芳华姐妹俩把头埋得更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些议论像针一样扎在她们心上,让她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林根生和王福来站在原地,听着这些风言风语。

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他们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

王福来带着一家人刚跨进家门,李秀莲一屁股坐在地上。

嚎啕大哭:“两千多的补贴没了,还得变卖东西凑路费”。

“这日子真要逼死人啊!”

一家之主的王福来闷头抽着旱烟,烟袋锅子敲得桌角砰砰响。

眼里闪着狠劲,“哭有啥用?赶紧把要卖的东西,拿去黑市摆摊”。

王芳华姐妹俩,捧着攒了多年的碎花布,眼泪掉在布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这布是我想做新衣裳的……”

王芳香哽咽着,却被奶奶李秀莲一眼瞪回去。

“命都要没了,还想着新衣裳?赶紧拿出去卖了”。

王福来瞥了眼,对面街的方向,狠狠啐了口:“林根生那老东西,指不定也在偷偷变卖东西”。

“咱们可不能比他们差,就算去了北大荒,也得比他们活得体面点”。

与此同时,林家院里,张桂英正对着一堆旧物抹眼泪。

林根生抄起一把斧头,狠狠劈在木柴上,“哭啥?就算被坑了,也不能让王家看笑话”。

他指着墙角的红木柜子,“把这个给我劈了,烧火也不能留给别人”。

闻言,林卫国急了,赶忙劝阻,“爹,这柜子是祖传的,能卖不少钱呢!”

“卖钱?”

林根生眼睛一瞪,“咱们林家就算穷死,也不能跟王家一样摆地摊丢人脸”。

“要卖也得找个体面的买家”。

林明军兄弟几个憋着气,把家里的自行车、收音机都推了出来。

“王家有铜烟壶,咱们有自行车,到了陕北,照样比他们强”。

林明诚攥着拳头,少年人的倔强里满是不服输的劲。

看着这些家底,张桂英心疼得直掉泪,却还是咬牙点头。

“对,不能让王家看扁了”。

黄昏时分,两家人带着零星的下乡物资,走在回家的路上,全都垂头丧气的。

就在这时,有两个黑衣人,拦住两家人的去路。

王林两家,全都惊恐不已,声音颤抖个不停,“你们是谁?”

两个黑衣人不屑冷嗤:“呵!”

一把药粉撒下,两家人齐齐倒地不起,紧接着,一大群黑衣人,将两家人带走了。

翌日清晨,两家人带着大包小裹的,在火车出发前,终于挤上火车。

“可算赶上了,这要是错过了,那不得自己走路去啊?”

王福来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连连拍着胸口。

转过头看向三个孙子,还有两个孙女,给他们使了一个眼神。

五人会心一笑,齐齐点头。

林根生有些不服气,可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时间匆匆,两天后的清晨。

火车停下了,沈清秋提着行李,跟着拥挤的人群,下了火车。

李建国的眉头一皱,“这……我们现在要去哪里啊?”

闻言,王卫东茫然的摇摇头,“不知道啊!”

火车的余温,还残留在站台的地上,咸腥的海风,卷着潮湿的雾气涌了过来。

沈清秋拢了拢,额前被风吹乱的碎发,刚把沉重的木箱拎起来,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吆喝声。

“到海市临城县南沙镇下乡的知青,都到这边集合!”

众知青循声望去,看到一个身着蓝色干部服,上衣口袋里别着钢笔的中年男人。

站在两辆绿皮客车旁,手里捧着一本牛皮纸封面的名册。

李建国大喊:“快……这边……来接我们的”。

一众知青连忙跑过去,乱糟糟的站成一片。

沈清秋踮着脚往前看,正好看见张拥军,背着军绿色背包站在前面,

而刘海军扶着眼镜在清点行李,陈向阳好奇地张望着。

“安静……安静……”

李德山敲了敲手里的名册,“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南沙镇公社的主任,李德山”。

“首先啊!我代表,我们所有南沙镇的干部、以及群众,欢迎大家的到来”。

他洋洋洒洒的说了很多,最后在所有知青都不耐烦之前。

进入正题,“现在开始点名,点到的回答一声——到”。

“然后按顺序上车”。

众知青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主任也太能说了。

李德山清了清嗓子,翻开名册,声音陡然拔高,“沈清秋!”

没想到第一个就是自己,沈清秋往前迈了一小步,声音清脆,“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