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光阴悄逝。转眼间,那在灵溪谷万千期盼中降生的小刘辰,已然满了两个月。这小家伙虽仍是襁褓中的婴孩,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根骨与灵性,脖颈有了力气,竟能自己稳稳当当地抬起那颗圆润的小脑袋,乌溜溜的大眼睛更是灵动有神,时常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被灵气充盈的仙家世界。
爷爷刘建国眼见孙儿日渐茁壮,心中那传授道法、延续仙缘的念头便愈发炽盛。他深知修仙之路,根基最为要紧,尤其是这初期的引气吐纳,乃是筑就道基的第一步,关乎未来成就之高低,容不得半点马虎。然而寻常修炼法门,皆是为经脉初成的孩童或成人所设,于这尚在襁褓、经脉柔脆如嫩芽的婴儿而言,却是过于刚猛,一个不慎,反伤其根本。
于是,刘建国耗费了数个日夜,埋首于竹楼那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苦心孤诣,终将那部中正平和、最重养气的《简化清灵诀》,依着婴儿的生理特性与经脉承受极限,删繁就简,去猛存柔,改编成了一套独辟蹊径、温和无比的婴幼儿吐纳启蒙法门。
自那以后,每日午后,阳光正好,灵气最是活跃温驯之时,刘建国便会抱着小刘辰,来到那聚灵阵核心之旁,寻一处光滑的青石坐下,开始这雷打不动的启蒙教学。
他将自身那已达练气后期的精纯灵力,运转至最为柔和的状态,方才小心翼翼地将一丝细若游丝、暖若春阳的灵力,缓缓渡入孙儿那幼嫩的经脉之中。这缕灵力并非强行开拓,而是如同最耐心的向导,沿着他精心设计的最简单、最无风险的几条主脉路线,极其缓慢地游走一圈,让刘辰的身体先熟悉灵气流淌的感觉。
同时,他口中便会响起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吟诵,那是最为基础,却也蕴含至理的吐纳口诀:“吸灵入腹,若有若无;沉于丹田,似守非守;缓而不滞,如云舒卷;顺而不逆,似水东流……” 字字清晰,句句柔和,仿佛不是在传授法诀,而是在哼唱一首古老的安神曲。
起初,这教学进行得并不顺利。两个月的婴孩,心性如同山间野鹿,最是跳脱难驯。小刘辰往往在爷爷怀里待不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要么挥舞着白嫩的小手小脚,咿咿呀呀地打断那好不容易引导起来的灵力流动,要么便是被那暖洋洋的灵力和爷爷沉稳的语调所催眠,小脑袋一歪,就在那宽厚的怀抱里沉沉睡去,留下刘建国一人哭笑不得。
然而,刘建国对此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与坚持。他从不因此动怒或气馁,只是每日依旧准时抱着孙儿前来,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那引导与吟诵。他深信,潜移默化之功,远胜于强行灌输,只要日日熏陶,那仙缘的种子,自会在孙儿心田深处悄然发芽。
母亲张文兰则始终守在一旁,手中永远备着一小碗温度恰到好处的灵泉营养液。每当小刘辰表现出些许烦躁不安,扭动着身子想要“逃课”之时,她便会适时地用那温润的玉勺,舀起少许,轻轻喂入儿子口中。那蕴含着精纯生机与温和灵气的液体,仿佛有着神奇的安抚魔力,总能瞬间抚平小家伙的躁动,让他重新安静下来,甚至眯起眼睛,露出一副享受的模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日,如同往常般的教学正在进行。刘建国正引导着灵力在孙儿体内游走,口中吟诵着口诀。忽然,他臂弯中的小刘辰停止了所有无意识的小动作,那双清澈的大眼睛虽然依旧睁着,目光却似乎失去了焦点,小小的眉头微微蹙起,粉嫩的嘴唇也无意识地抿紧,仿佛整个小小的身心,都在努力地感受、捕捉着体内那股奇异而温暖的流动气息。
刘建国心中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涌上心头!他立刻强行压下激动的情绪,生怕惊扰了孙儿这来之不易的专注。他小心翼翼地,将自身那缕引导的灵力输出降至最低,近乎于无,只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如同放开搀扶幼童学步的手,任由刘辰自己去体悟、去尝试。
石屋前一片寂静,连风似乎都停止了流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婴孩身上。
片刻之后,在刘建国那敏锐的灵识感知中,奇迹发生了!
但见小刘辰那圆滚滚的小肚皮,随着他一次略显用力的吸气,竟微微鼓起了些许!紧接着,一缕虽然极其微弱、却分明是自发引动的天地灵气,竟真的顺应着他那懵懂的意志,如同涓涓细流,笨拙而又坚定地,顺着那已被爷爷引导过无数次的路线,缓缓流淌,最终,成功地汇入了他脐下三寸、那方尚未开辟、却已初具雏形的丹田气海位置!
虽然这缕灵气进入丹田后,不过转瞬之间,便因后继无力而消散开来,未能留存,但这确确实实,是自主引气入体成功的第一步!
“成了!真的成了!辰儿……辰儿他能自主引气了!” 刘建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猛地抱着孙子站起身来,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带着明显的颤抖,虎目之中,竟隐隐有泪光闪烁。他仿佛看到的,不仅仅是孙儿修炼的起步,更是灵溪谷刘氏一脉道统传承、未来兴盛的无限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