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的战术大获全胜,联军大营已变成一片废墟,到处是焦黑的帐篷残骸和散落的兵器。
苏毅立于高处,目光扫过这片血与火洗礼过的土地,他内心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宿命感。
薛仁贵大步走来,抱拳道:“回主公,此战共歼敌五万余,俘虏二十余万,其余溃散。缴获粮草、军械无数。”
诸葛亮走到苏毅身边,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主公,此战大获全胜,康虞联军主力已灭。两国国都空虚,可速派兵马前往,一举拿下。”
苏毅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如铁。胜利的喜悦在他心中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下一步的谋划。中原统一的棋局,他已看到终盘。
“传令下去,”苏毅声音洪亮,传遍战场,“薛仁贵率主力,以关羽为先锋,直取大康国都康城!”
薛仁贵单膝跪地:“末将领命!”
“薛丁山为帅,樊梨花为副,攻取大虞国都虞城!”
薛丁山与樊梨花对视一眼,同时抱拳:“领命!”
苏毅转向余下的众将:“诸位可分头行动,速速安置俘虏,清点战场。”
他特别看向曹正淳:“曹爱卿,命你部下密探火速前往康城、虞城,探查两国实情。”
曹正淳阴冷一笑:“主公放心,东厂早有布置。”
诸葛亮轻摇羽扇,建议道:“对于俘虏,不可严苛对待。不如允愿归乡者发给路费,愿从军者择优编入辅兵。”
苏毅点头赞同:“就依孔明所言。”
这一决定很快传遍战场,被俘联军将士面露惊讶,随即喜形于色。本以为会遭遇杀戮,没想到竟能轻易获释。不少人当场表示愿意归顺苏毅。
【叮!恭喜宿主,因仁德之举,信仰值增加10,000点!】
系统提示在苏毅脑海中响起,他嘴角微微上扬。
康城,大康国都。
康成帝面色苍白地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刚刚送达的奏章。奏章上的字迹潦草,显然是匆忙间写就,内容却如晴天霹雳——联军覆灭,赵擎宇战死。
“怎会如此!”康成帝惊恐地看向群臣,“四十万大军,怎会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陛下,”大康左相赵元达终于上前一步,声音颤抖,“联军已败,苏毅大军必将兵临城下。臣以为,应当考虑…投降之策。”
“投降?”康成帝目眦欲裂,“大康立国三百余年,岂能轻言投降!”
右相李德明也上前道:“陛下,城中守军不足三万,粮草储备仅够一月。若苏毅大军围城,我等…难以坚守。”
康成帝瘫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他明白大臣们说的是实情,但作为一国之君,投降二字何其难以启齿。
“传令各地守将,火速回援!”康成帝声嘶力竭地下令。
赵元达苦笑:“恐怕已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虞城,大虞国都。
虞怀王听闻联军覆灭的消息,却不似康成帝那般绝望。他双眼赤红,咬牙切齿:“大虞男儿,宁死不降!”
“陛下,”大虞军师申光宇跪地道,“臣有一策。我们可在虞城死守,同时派使者向西戎求援。西戎与苏毅素有宿怨,必会相助。”
虞怀王眼前一亮:“善!即刻派使者前往西戎!”
他又转向另一名将领:“命各地残余兵马速回虞城,集结防守!若苏毅军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
大康各地,关羽率军所向披靡。
关羽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红脸长髯,威风凛凛。他走到哪里,大康守将就闻风丧胆到哪里。
城前,关羽没有立刻攻城,而是派人前去劝降。
“尔等若投降,免一城生灵涂炭;若顽抗,城破之时,休怪关某手下无情!”
城头上,守将犹豫片刻,随即命人打开城门,单骑出城,跪地投降。
关羽并未骄傲,而是按照苏毅的指示,优待投降之人,并委以职务。这一举动很快传遍大康各地,越来越多的城池不战而降。
十日后,关羽率军兵临康城城下。
康成帝站在城头,看着城外黑压压的军队,双腿不住颤抖。
“陛下,”左相赵元达颤声道,“关羽已到,我们…我们该如何是好?”
康成帝面如死灰:“朕…朕不想成为亡国之君啊…”
赵元达长叹一声:“臣以为,为保一城百姓性命,不如…开城投降。”
康成帝沉默良久,忽然老泪纵横:“罢了,罢了!开城吧!”
城门缓缓打开,康成帝身穿素服,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捧着国玺,走出城门。
关羽高坐马上,看着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一国之君,如今卑微到尘埃里。他并未流露出任何轻蔑,而是下马相迎。
“我家主公有令,只要康成帝归顺,可保全性命,享受荣华。”
康成帝听罢,双膝一软,跪地痛哭:“吾愿降!”
就这样,大康王朝三百年国祚,就此终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