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国暗面 (秦汉-三国)
第55章:砺剑
燧烨的战略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在这片遗世独立的圣地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再是等待与守望,而是主动出击的号角,让每一位“山岳之民”的眼中都燃起了不同于往日沉稳的炽热光芒。万年的坚守,似乎终于等来了转守为攻的契机。
首领巽没有丝毫犹豫,他深深一拜,苍老的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谨遵守护者谕令!吾族上下,皆听凭调遣!万年蛰伏,刀兵早已饥渴难耐!”
接下来的日子,这片上古圣地仿佛一座骤然启动的战争堡垒,以往宁静祥和的气息被一种肃杀而高效的氛围所取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的张力,仿佛一张逐渐拉满的强弓。
巽长老亲自陪同燧烨,逐一参详那九尊“镇岳九碑”。他以古老的语言吟唱着咒文,配合着独特的手印,引导燧烨感知每一尊碑所司掌的不同力量。燧烨超绝的学习能力与万载积累的见识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静坐于碑下,双目微阖,神识如丝如缕,小心翼翼地融入那浩瀚磅礴的碑文灵光之中,不敢有丝毫冒进。
他“看”到了代表“生机”的青木之碑如何将精纯的生命能量如脉络般输送给大地,所过之处,污秽自行消融;神识触及“焚邪”的离火之碑时,灵魂都仿佛感受到一股灼热,其内蕴的并非凡火,而是能焚尽世间一切虚妄与邪祟的净化烈焰;他沉浸于“载物”的后土之碑那无比厚重的意蕴中,体会着何为大地之基,如何稳固地脉、承载万物;他也触摸到了“锐金”之碑那无坚不摧、足以撕裂一切的锋芒,以及“玄水”之碑至柔至韧、润物无声却又无孔不入的渗透之力……九碑力量属性各异,相生相克,却又同根同源,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比玄奥复杂的平衡系统,如同一位巨人的呼吸与心跳,维系着这片山川的存续。
燧烨心知肚明,以他如今的状态,试图去完全掌控这远超当前境界的古老力量,无异于蝼蚁撼树,甚至可能引动反噬。他的目标清晰而务实:理解其运转的基本规律,找到能够安全借力、引动其中一两种力量,并融入自身体系的方法。他尤为专注于“离火”与“锐金”二碑,前者与他自身的星火本源及阿弃的“心火”有天然相通之处,易于入手且威力巨大;后者则更具攻伐之利,是应对强敌的破坚利器。同时,他也分出一缕心神,细细感悟“后土”之碑的稳固,思考着如何借此之力,在出击前后加固圣地本身的防御,确保这处根基无虞。
与此同时,在圣地中央那片浸润着星辰光辉的柔软草地上,阿弃正经历着脱胎换骨般的修炼。在巽长老指派的一位名为“磐”的、精通体术与自然沟通的遗族战士指导下,阿弃不再仅仅依靠本能和一股悍勇去催动“心火”。他开始学习如何更精细地控制每一分力量,如何在激烈的搏杀中保持呼吸的节奏,使之与脚下大地那微弱而永恒的脉动相合。磐教导他如何从周遭充满生机的灵草仙葩中,汲取那微不可察却源源不断的灵机,反哺自身,做到久战不疲。
他的招式依旧质朴无华,直来直往,但每一拳轰出,每一脚踢踏,那赤红色的“心火”不再只是狂暴地外放炫目,而是更加凝练、集中,如同为他覆上了一层流动的、半透明的火焰铠甲,威力内敛却更为恐怖惊人。他甚至开始尝试,将对“疏导”之意的粗浅理解融入攻击,使得他的拳劲能不再仅仅是刚猛的冲击,更带上一丝如同水流般无孔不入的渗透力,以期能绕过坚固的外壳,直击敌人内里的核心。
白狰的身影则变得越发神出鬼没。它多数时间伫立在圣地的最高处,一块突兀的白色巨岩上,仰头静静地吸纳着穹顶垂落的、比外界精纯不知多少倍的星辰月华,冰蓝色的眼眸随着能量的积累越发深邃,宛如两口万古不化的寒潭。偶尔,它会化作一道几乎融入光线的模糊白影,无声无息地穿梭于圣地边缘那些能量交织的阴暗角落,以其对能量波动与恶念的极致敏感,如同最忠诚的暗哨,巡查着每一寸土地,确保没有任何一丝“影”的污秽能够渗透进来。它偶尔会回到燧烨身边,发出一两声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呜咽,或是传递一道模糊却指向明确的精神意念,告知其在精神感知中,外界山林深处某些地域不正常的能量聚集与黑暗的蠕动。
而整个“山岳之民”部落,更像一台沉寂万年再次启动的战争机器。在巽长老的安排下,战士们从圣地深处那散发着干燥木香与金属冷气的储藏室中,取出一件件擦拭得锃亮、样式古朴厚重的青铜武器与镶嵌着兽皮的甲胄。这些装备上铭刻着简单的强化与共鸣符文,在与遗族战士独特的血脉气息共鸣时,会散发出微弱却坚韧的灵光。往日宁静的山谷中,响起了演练的号角与整齐的呼喝声。战士们结成的战阵,步伐看似简单,却隐隐与“镇岳九碑”的方位相合,引动着圣地弥漫的稀薄灵机,使得数十上百人的气势能奇异地联结在一起,移动起来,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缓缓推进的战争山岳,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