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 第5章 明睿宗朱由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一、开创南明,

其二、策立英明神武的太子——隆武帝朱慈璧!

当然,从这点看,“睿”字,更是让隆武帝所满意,

毕竟生为人子,谁人能不希望自己的父亲被别人提起之时,能多竖大拇指呢!

何况历史上,能获得睿宗如此称呼的君王,

虽然不能称呼为神君,但也绝不是昏君,而应归于是明君一类!

如,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

此人虽然不是神君,但也绝对不是昏君,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因为李旦参与了推翻武则天的兵变,被封为安国相王,迁太尉。

敢于参与推翻武则天的兵变,

李旦此人,绝不是孬种,绝对有胆!

之后唐中宗在位时期,暗流涌动,李旦皆以恭俭退让而避祸,

从此点看,李旦此人深谙政治,知进退,会权谋!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

唐中宗被毒死,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兵变,拥立李旦为帝。

这里若没有李旦亲自出谋划策,仅仅靠李隆基,想要成功绝不可能!

禁军将领会听命于李旦,绝不会听命于李隆基!

从此处看,李旦死后,上尊号睿宗,确实合适!

当然,其和弘光帝朱由崧一样,在位时间都很短,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李旦政变登基为帝,

公元712年,先天元年,李旦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继皇帝位。

前后也就一年多,和弘光帝朱由崧很像,

李旦一生两次登基为帝,三次让皇位,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且策立了一个好的继承人李隆基,

其为后续唐朝的开元盛世创造了条件,

所以,他完全配得上“睿宗” 的庙号。

同样的,弘光帝朱由崧,开创了南明,还策立了一个好太子,如今的隆武帝,

现在的南明,比弘光帝时的南明强大了十倍不止,也算是南明初兴,

如此一对比,给弘光帝上“睿宗”这个尊号,也完全符合!

朱慈璧内心之中,虽然是如此想的,也对睿宗这个称呼很满意,

但还要看看别的朝臣的意见,

毕竟皇帝谥号,乃是后人一个群体,对于前任帝王一生的综合评定。

只有通过群臣同意和背书,弘光帝朱由崧所上“睿宗”的尊号,才更光明正大!

故,隆武帝朱慈璧听后,微微点头,缓缓开口道,

“爱卿所言,颇有道理,待朕再细细思量一番再说。”

言罢,目光扫视下面群臣,似在询问众人的看法。

之后故作沉思,不再说话,等下面群臣主动开口!

见隆武帝不做声,此刻下面的群臣们,开始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这个“睿”字尊号是否合适。

片刻后,又有大臣提出不同意见,

但最后都被礼部左侍郎黄淳耀,一一驳倒,

渐渐的群臣达成一致意见,齐声道,

“陛下,臣等完全赞同,礼部左侍郎黄淳耀的提议,

为先帝上尊号:恭仁开基显德睿皇帝!”

见状,隆武帝满意一笑,最终拍板道,

“如此,就依众臣所请,

为先帝上此尊号:恭仁开基显德睿皇帝,

庙号睿宗!”

闻言,群臣皆呼,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此,隆武帝哈哈一笑道,

“诸位爱卿,此事已毕,大朝会结束后,

明日随朕,送先帝最后一程,葬入南京孝陵太祖爷旁!”

“臣等遵旨!”

“好,如此,进行下一大事!”

说到此处,隆武帝朱慈璧对一旁的贴身太监张福禄,点点头,

只见其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经写好的圣旨,

似乎想到了什么,群臣的目光都变得火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