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戈壁的深夜,寒意如刀割透审讯室的厚重钢板。惨白的冷光灯直射在“暗影”特工头目伊万诺夫的脸上,将他高挺鼻梁投下的阴影拉得老长,像极了他此刻紧绷的神经。这已经是第三次审讯了,从凌晨到破晓再到深夜,男人嘴角始终挂着一抹轻蔑的笑,俄语夹杂着生硬的中文反复叫嚣:“我是合法商人,你们非法拘禁,我要见领事馆!”
审讯桌后,苏念指尖轻叩桌面,节奏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她刚从“巡天者”修复车间赶来,深蓝色工装上还沾着些许纳米复合材料的银灰色粉末,疲惫却锐利的眼神扫过单向玻璃外的监控屏——屏幕上,伊万诺夫手腕上的生理监测仪正显示着心率的细微波动,那是他强装镇定下的破绽。
“合法商人?”苏念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力极强,“伊万诺夫先生,或者我该叫你‘夜枭’?毕竟这个代号,在你家乡的情报网里,可比你的合法身份有名多了。”
“夜枭”二字出口,伊万诺夫瞳孔骤然收缩,嘴角的笑意僵了刹那,随即又化为不屑:“女士,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无中生有扣帽子,这就是你们的审讯手段?”
坐在苏念身旁的国安局审讯专家李队冷笑一声,按下桌上的播放键。审讯室左侧的显示屏突然亮起,没有播放预想中的证据链,而是放出了伊万诺夫被捕时的高清录像——镜头里,他被微型无人机的电击针击中大腿,踉跄倒地时假发脱落,露出染黑的白发根,昂贵的定制西装被地面的沙尘蹭得狼藉,向来维持的精英形象荡然无存,活像只被拔了毛的秃鹫。
“看看这张脸,”李队指着屏幕,“你在基辅的老母要是看到,会不会认不出这个‘衣锦还乡’的儿子?哦对了,我们还查到,你女儿在伦敦政经读大三,每年的学费都是通过瑞士银行的匿名账户转账,而这些账户的上游资金,恰好来自某国军工复合体的‘特别经费’。”
伊万诺夫的手指不自觉攥紧了审讯椅的扶手,指节泛白。苏念捕捉到这个细节,接过话头:“‘善游者溺,善骑者堕’,你在情报界纵横二十年,靠的就是精准的伪装和干净的资金链。可你千算万算,没算到你女儿去年生日时,在社交平台发了张全家福,背景里的古董座钟,和你在上海潜伏据点里的那台一模一样——那可是19世纪沙皇时期的限量款,全欧洲现存不超过五台。”
显示屏画面切换,出现了座钟的细节对比图,连钟摆内侧的细小刻痕都完全吻合。伊万诺夫喉结滚动,终于不再叫嚣,只是梗着脖子沉默。苏念知道,这座钟就是压垮他心理防线的第一块砖——特工可以不在乎自己的荣辱,却极少有人能割舍亲情的羁绊。
“你以为我们只查到这些?”苏念将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你在国内发展的三个下线,我们已经核实了身份。张工程师负责窃取‘巡天者’的能源系统数据,李秘书通过文职身份传递项目进度,还有那个在安保公司做卧底的司机,每次你和境外联络前,都是他提前清空路线上的监控。”
伊万诺夫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下线网络隐蔽如蛛网,却没想早已暴露在阳光下。苏念继续道:“《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从潜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没真正脱离过我们的视线。你以为的‘完美潜伏’,不过是我们为了钓出整条鱼线,故意放出的诱饵。”
这句话彻底击垮了伊万诺夫的心理防线。他瘫坐在椅子上,脸色从涨红转为惨白,沉默了足足五分钟,才沙哑着嗓子开口:“我可以招供,但我要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只要你如实交代,我们会按照国际法保障你家人的合法权益。”李队严肃地说,“但你要清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的配合程度,直接决定你的量刑。”
伊万诺夫闭了闭眼,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缓缓开口:“我直属的上线是‘蝰蛇’,真实身份是某国军工复合体亚太区负责人科恩。我们的联络频道是加密短波,频率每天凌晨三点由境外指挥中心通过卫星推送,密码是科恩的生日加上项目代号的首字母……”
与此同时,苍穹科技的技术核心机房内,灯火通明。林默带领着技术团队围着缴获的通讯器和笔记本电脑忙碌着,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代码。“苏总传来的密钥对上了!”一名工程师兴奋地喊道,“我们正在复原最近一个月的通讯记录!”
林默揉了揉熬红的眼睛,紧盯着数据恢复进度条:“重点排查和‘巡天者’相关的关键词,特别是能源系统和气动布局的参数。另外,追踪所有通讯的IP轨迹,哪怕是经过一百次跳转,也要找到源头!”
技术团队没有辜负期望。两个小时后,一份完整的通讯记录和IP追踪图摆在了苏念面前。记录显示,伊万诺夫在首飞前三天,曾向境外发送过27份加密文件,其中12份涉及“巡天者”的外围技术参数;而IP轨迹最终指向了三个隐藏在国内繁华都市的据点——北京的某高档写字楼、上海的老式里弄,以及广州的一个跨境物流仓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