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和恽代英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和决断。
“就这么定吧。”贺龙最终拍板,“‘触手’行动,由林峰同志负总责,周安民同志具体组织实施。记住几个原则:第一,安全第一,参与同志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宁可放弃,也绝不能落入敌人圈套;第二,目标明确,主要是摸清对方底细,不要急于求成;第三,所有行动计划,必须经过军团党委批准!”
“是!”林峰和周安民同时立正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军团指挥部笼罩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气氛中。对外,生产自救运动的文件已经下发,各部队和地方政府开始动员起来,种菜、熬硝、收集废铁……一片忙碌景象,试图以此向外界展示苏区军民坚持斗争的韧性和决心。对内,围绕着“触手”行动的准备工作,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周安民亲自对李文杰进行了多次谈话和培训,模拟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场景和盘问。林峰则亲自审定了李文杰需要携带的“情报”内容,以及预设的几种交易方式和应急方案。他甚至动用了脑海中那尚不稳定的【战术推演模块】,对樟树镇码头附近的地形、可能的伏击点、撤离路线进行了反复的模拟推演,虽然结果因情报不足而充满变数,但也排除了一些明显不利的方案。
出发的前夜,李文杰来到林峰的办公室。这个三十岁出头、戴着眼镜显得有几分书生气的干部,此刻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参谋长,我准备好了。”李文杰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请组织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摸清敌人的虚实!”
林峰看着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文杰同志,这次任务非同小可。你面对的是最狡猾的敌人。记住,你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遇到任何无法判断的危险,立刻按预定方案撤离,不要有任何犹豫。我们需要的是活着的、带着宝贵情报回来的战士,而不是烈士,明白吗?”
“明白!”李文杰重重点头。
第二天拂晓,化装成山货商的李文杰,在两名精干便衣交通员的护送下,悄然离开了苏区,向着迷雾重重的樟树镇而去。
林峰站在指挥部门口,望着他们消失在晨雾中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沉重。他知道,这根伸向迷雾的“触手”,不仅关系着能否获得宝贵的药品和情报,更是一次对敌人新型渗透和策反手段的试探性交锋。系统的修复依旧缓慢,前路的迷雾依旧浓重,但他和他的战友们,必须在这危机四伏的棋局中,谨慎地落下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