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终极报复:系统让我做鬼也能升级 > 第70章 傲慢之砂与偏见之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章 傲慢之砂与偏见之障

“孤境试炼”的淬炼余温尚存,那种劫后余生、心意相通的深刻联结感如同温暖的护盾,包裹着守夜人小队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沉浸在一种微妙的和谐与提升感中,团队技能的运转似乎更加圆融,能量流转也愈发顺畅。一种隐然的自信,甚至可称之为“骄矜”的情绪,如同初春的薄雾,悄然弥漫。

他们开始下意识地认为,经历了那般极致的孤独考验,彼此之间已再无隔阂,团队的纽带坚不可摧,足以应对任何挑战。这种认知,本身便是一种新的、未曾察觉的“傲慢”。

与此同时,那些被“内观”镜照见过、却并未彻底根除的个体特质——林薇潜藏的掌控欲、阿短的技术优越感、“幽影”的疏离习惯、“杂音”的逃避倾向、小芬的依赖心理——在短暂的压抑后,随着力量的增长和自信的膨胀,反而以一种更精妙、更不易察觉的方式重新抬头,化作了彼此眼中的“偏见”砂砾。

混沌,始于一次看似简单的任务决策。

“杂音”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号:一个生前颇有名望的老学者魂灵,因执念于某未完成的研究,滞留人间,其强大的执念能量开始无意识扰动现实世界的特定物理法则,导致一个小型图书馆的区域性时空紊乱,书籍无故飞旋,钟表忽快忽慢。

目标明确:安抚学者魂灵,化解其执念,平息紊乱。

分歧在于方法。

林薇基于之前矿坑行动的成功经验,主张高效精准的“手术刀”式干预:“‘幽影’先潜入定位核心执念节点,阿短布置能量稳定器隔绝扰动,我直接用净化符箓冲击节点,小芬和‘杂音’在外围策应,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她的方案带着惯有的决断力,却也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基于“领导者”地位的自信(傲慢),并未充分考虑目标对象的特殊性。

阿短立刻提出技术优化方案:“等等!根据能量特征分析,直接净化冲击可能导致执念能量残余,引发二次紊乱。我认为应该先由‘杂音’尝试解析其执念的具体内容频率,我同步制造一个‘执念模拟场’进行缓冲吸收,再由林薇进行渐进式净化…”他的建议充满了技术员的缜密与对自身装置的自信(技术傲慢),但言语间下意识地流露出一丝对“简单粗暴”的魂力解决方式的不以为然(对非技术手段的偏见)。

“幽影”沉默片刻,传递出信息:“区域时空已不稳定,强行潜入风险增高。建议由‘杂音’远程频率诱导,将其引出图书馆再行动。”这是基于阴影行者对风险的本能规避(疏离习惯带来的保守偏见),但未尝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杂音”却犹豫道:“诱导可能失败…而且,强行改变他的滞留点,会不会加重他的痛苦?或许…或许该先试着沟通?了解他未完成的研究…”他的共情能力让他倾向于更柔和的方式(对粗暴干预的偏见),但也暴露了他更愿意沉浸在“沟通尝试”中而非果断行动的倾向(逃避直面冲突)。

小芬小声附和“杂音”:“那个老爷爷…好像很伤心他的书被弄乱了…”她的感知捕捉到了学者魂灵对书籍的眷恋(依赖情感做出的判断),但缺乏大局观。

每一种方案都有其依据,也都带着提议者自身鲜明的性格烙印和未曾明言的预设判断——对自己方式的偏爱,对他人方式的潜在质疑。

然而,此刻的团队,被那种“我们已经完美默契”的错觉所笼罩,未能敏锐察觉这些细微的“傲慢”与“偏见”。反而认为这只是正常的讨论。

林薇觉得阿短方案繁琐低效,低估了她的净化能力。 阿短觉得林薇方案冒险,不够技术流。 “幽影”觉得两者都忽略了基础风险。 “杂音”觉得他们都缺乏同理心。 小芬觉得大家没注意到细节。

争论没有升级为争吵,却陷入了一种粘滞的、各自坚持己见的泥潭。每个人都试图说服对方,言语中不自觉地带上了证明“自己正确”的意味,而非真正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视角。

混沌于此滋生。

最终,出于对“效率”的坚持(以及林薇那丝不易察觉的领导权威),团队勉强采用了林薇方案的变体——加快了步骤,减少了缓冲。

行动开始。

“幽影”依言潜入,但时空的紊乱远超预期,他的阴影穿梭变得异常艰难,反馈回的信息延迟且失真。 阿短匆忙布下的稳定器因未能完全解析执念能量的独特频率,效果大打折扣。 林薇在情况未明时,便按照原计划发动了净化符箓【清静光尘】。

光芒洒落,确实净化了部分紊乱能量,但也如同捅了马蜂窝!那老学者魂灵的执念并非简单的怨气,而是与毕生学识紧密纠缠的复杂存在!净化能量粗暴地打断了他的“研究”,引发了剧烈的、针对性的抗拒!

轰!

庞大的书籍如同被激怒的蜂群,裹挟着扭曲的时空能量和学者的愤怒执念,向他们猛烈卷来!图书馆的空间折叠扭曲,将他们原本有序的阵型瞬间打散、切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