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逃荒是不可能的 > 第119章 圣桩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河枯水期的河床裸露出大片龟裂的黄土,像巨兽蜕下的鳞甲。李砚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数万名奴隶背着竹筐,将河底的黄沙一筐筐运上岸。这些金黄色的细沙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混杂着细碎的贝壳和石子,是黄河千万年冲刷的馈赠,如今却成了加固河堤的绝佳材料。

“陛下,这些河沙拌上水泥,凝固后比花岗岩还硬。”工部尚书捧着块样品上前,那是用河沙和水泥混合浇筑的方块,表面光滑如镜,用锤子砸上去只留下个白印,“术士们说,河沙里带着黄河的‘魂’,用它筑堤,能与河道产生共鸣,更耐冲刷。”

李砚接过方块,指尖的秘纹微微发烫。他能“听”到沙粒里残留的水流声,那是黄河亿万年奔腾的记忆,带着股执拗的韧性。“把这些沙都堆在北岸,那里的河堤最薄,用河沙水泥混合浇筑,至少要加宽五丈,加厚三丈。”

工部尚书连忙记下,又指向河床中央的一群术士:“他们正在用‘吸沙术’清理深水区的淤沙,那法术能让沙子自动聚成沙柱,奴隶们直接挖就行,比人工打捞快十倍。”

李砚望去,只见术士们手持桃木剑,围着河床画出圈符文,每念一句咒语,河底就会冒出一股沙柱,像喷泉般涌上岸,奴隶们只需用筐子接住即可。这场景让他想起玄道司的典籍记载——黄河之沙,本是上古蚩尤战死后的兵甲所化,性烈而沉,寻常法子难以清除,唯有术法能引其上岸。

“让他们加快速度,枯水期只剩一个月了。”李砚吩咐道,“清出来的淤沙除了筑堤,剩下的都运去填南岸的洼地,那里可以改成良田。”

随着清沙工程的推进,黄河的主河道渐渐显露出来,比之前深了近丈,河水流淌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浑厚。玄道司的术士们趁机在河底埋设“镇沙符”,用青铜板刻着符文,沉入泥沙深处,能减缓淤沙沉积的速度,至少能保十年内不用大规模清淤。

“陛下,河底发现了些奇怪的东西。”负责清淤的校尉匆匆赶来,手里捧着个锈迹斑斑的铜鼎,鼎身上刻着模糊的龙纹,“奴隶们还挖出了不少人骨,层层叠叠埋在沙里,像是被洪水淹死的。”

李砚看着铜鼎,脊柱处的龙形秘纹突然震颤。他能感觉到鼎里残留的微弱气息,那是属于上古时期的“河伯”信仰,与玄道司的锁河大阵隐隐相契。“把铜鼎洗净,送到玄都观,让术士们研究能不能融入大阵。”他顿了顿,又道,“人骨就地掩埋,立块‘河魂碑’,也算告慰亡灵。”

校尉领命而去,李砚的目光落在河底那些尚未清理的淤沙上。他知道,光靠清淤和筑堤还不够,黄河的“烈”不仅在沙,更在“魂”——那些被洪水吞噬的生灵怨气、被冲毁的城镇戾气,都积压在河底,时不时就会引发水患。

“清虚道长,阵眼的‘圣人桩’准备好了吗?”李砚转身问道。

清虚道长脸色凝重地点点头:“已选好了三百六十名罪大恶极的奴隶,都是手上沾过秦军鲜血的战犯。按古法,需将他们活生生封入桩体,用其精血和怨气作为‘引子’,才能镇住河底的凶煞。”

这便是锁河大阵最阴狠也最关键的一步。所谓“圣人桩”,并非真有圣人,而是用大奸大恶之人的血肉,混合河沙、水泥和符咒,浇筑成柱状,深埋于阵眼之下。其原理与“以毒攻毒”相似,用恶人的怨气对抗河底的凶煞,再以阵法之力将两者牢牢锁住,永不超生。

李砚走到堆放圣人桩材料的场地,那里整齐地码放着三百六十个空心木模,每个木模旁都站着两名士兵,押着一个面如死灰的奴隶。这些奴隶都是从战俘营里精心挑选的,要么是曾经屠杀过秦民的部落首领,要么是策划过叛乱的异族贵族,手上都沾满了鲜血。

“开始吧。”李砚闭上眼睛,不忍再看。他知道这太过残酷,但为了大秦的千秋大业,为了黄河两岸亿万百姓的安宁,他必须这么做。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点牺牲与可能造成的水患相比,微不足道。

士兵们接到命令,将奴隶们强行塞入木模。惨叫声、咒骂声此起彼伏,却很快被水泥浇筑的“哗哗”声淹没。术士们围着木模念起咒语,桃木剑划破手指,将鲜血滴入水泥浆中,那些血液接触到水泥,竟泛起诡异的红光。

李砚能“听”到奴隶们的心声——有恐惧,有愤怒,有不甘,还有对他的刻骨仇恨。这些负面情绪与水泥浆混合在一起,被符咒引导着,慢慢凝聚成一股阴寒的气息,与河底传来的凶煞之气遥相呼应。

“这便是‘以恶镇恶’。”清虚道长在他身边低声道,“这些奴隶的怨气越重,圣人桩的威力就越强,镇住的凶煞也就越多。等大阵启动,这些怨气会被永远锁在桩下,成为黄河地脉的一部分,再无出头之日。”

李砚没有说话,只是脊柱处的龙形秘纹泛起金光,将那些扑面而来的怨气挡在体外。他知道,自己手上又多了一笔血债,但他不后悔。若是心慈手软,放过这些战犯,将来黄河再次决堤,会死更多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罪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