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北望军于黑云寨励精图治、根基渐固之时,伪宋朝廷所在的东京汴梁,却依旧沉浸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昏聩与内耗之中。

垂拱殿内,争论不休的主题,已从是否承认或利用北望军,悄然转变为如何更体面地与兵临黄河的金国“议和”。

龙椅上的赵恒(宋真宗)面色灰败,眼下的乌青愈发浓重,仿佛被抽干了精气神。

他听着下方大臣们关于割地、赔款数额的争吵,只觉得一阵阵头晕目眩。

“陛下!金虏贪得无厌,索要银绢各三百万,还要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此乃动摇国本之议,万万不可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涕泪交加,伏地泣血恳求。

“李相此言差矣!”

主和派大臣立刻出列反驳,语气激昂,仿佛自己才是力挽狂澜的忠臣。

“如今金人气焰正盛,兵锋直指黄河!

若不暂避其锋,许以财帛土地,使其退兵,一旦都城有失,则宗庙倾覆,陛下安危堪忧啊!

此乃忍一时之痛,保万世之基!

况且,那三镇之地,大半已沦于金虏之手,不过是顺水人情而已。”

“荒谬!”

另一位主战派将领怒发冲冠,声若雷霆。

“三镇乃北方屏障,一旦割让,黄河以北将无险可守,金虏铁骑可朝发夕至,直逼汴梁!

此乃饮鸩止渴,自毁长城!

当务之急,是集结各路兵马,固守黄河,同时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尤其是那北望军,虽出身草莽,然战力彪悍,正可……”

“住口!”

一位权重宰相厉声打断,面带寒霜。

“北望军?不过是一群不服王化的匪类!倚仗些许微功,便敢妄自尊大!

朝廷若倚仗此等力量,岂非自降身份,令天下英雄齿冷?

况且,若让其势力坐大,将来必成心腹之患!

眼下正需集中力量与金国周旋,岂能再节外生枝,招惹这些不安分的贼寇?”

龙椅上的赵恒,听着这熟悉而无休止的争吵,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他何尝不知割地赔款是奇耻大辱?

何尝不知北望军或可一用?

但他更怕,怕金人的铁蹄,怕都城的安危,怕龙椅不稳。

最终,他无力地挥了挥手,声音细若游丝:

“罢了……议和之事,就依王爱卿所奏吧……

至于北望军……严令各地官府,严密监控,不得使其滋扰地方,亦不可使其与金人擅自交锋,以免破坏和议大局……”

这命令,等同于默许了前线将领对北望军的封锁与压制,也寒了无数还在北地苦苦支撑的忠勇之士的心。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尤其是那些还在河北、山西等地艰难抵抗的伪宋边军和地方守臣,闻听此讯,如遭雷击,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苗也彻底熄灭。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几支特别的队伍,带着绝望与不甘,冲破重重阻碍,出现在了黑云寨之外。

领头的是两位将领。

一位名叫宗颍,年约三旬,乃是原真定府路的一名统制官,出身将门,面容刚毅,但眉宇间笼罩着一股化不开的悲愤与疲惫。

另一位年纪稍长,名叫张珏,是原河间府的一名都监,脸上带着风霜刻下的皱纹,眼神却如同孤狼般锐利。

他们带来的,并非溃兵,而是各自麾下最为核心、最为忠勇的数百名亲兵部曲。

这些士卒,虽然同样面带菜色,甲胄破旧,但行列之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肃杀之气,与寻常溃兵截然不同。

“林将军!晁天王!”

宗颍见到迎出来的林冲与晁盖,未等对方开口,便推金山倒玉柱般单膝跪地,声音沙哑而沉痛。

“朝廷……朝廷已决意割让三镇,与金虏议和!

我等浴血奋战,守土护民,在朝廷眼中,竟成了破坏‘和议’的绊脚石!

上官严令我等放弃防区,南撤避战……这,这简直是自毁江山,将北地百万生灵拱手让与豺狼!”

他猛地抬起头,虎目含泪,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宗颍深受国恩,不敢忘本!

然朝廷如此作为,实令人心寒彻骨!

我辈武人,守土有责,岂能坐视家国沦丧?

久闻北望军高义,不畏强虏,心系黎民!

宗颍不才,愿率麾下儿郎,投效麾下,不求功名,只求能在这北地,与金狗血战到底,马革裹尸,亦不负此生!”

一旁的张珏也重重抱拳,声音铿锵:

“张珏亦是此意!

与其跟着那昏聩朝廷苟且偷生,不如跟着北望军的真豪杰,痛痛快快杀一场!

是死是活,求个问心无愧!”

林冲与晁盖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震动与肃然。

他们赶忙上前,亲手扶起宗颍与张珏。

林冲沉声道:

“两位将军请起!北望军能得二位将军及众位弟兄来投,如虎添翼!

朝廷昏暗,非我等不忠,实乃其上负苍天,下负黎民!

从今往后,我等便是一家人,同心协力,共御外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