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朔风卷过黑云寨新立的哨塔,带来远方冰雪的气息,也带来了短暂的宁静。

持续数月、席卷整个北地的血火风暴,似乎真的暂时停歇了。

金军的营寨旗帜在百里之外清晰可见,却不再有铺天盖地的进攻浪潮。

伪宋朝廷的“靖康”新朝在屈辱的议和条款下,战战兢兢地维持着黄河以南那脆弱的安宁。

而在这片被双方势力有意无意“遗忘”的夹缝地带,北望军的旗帜,已然深深扎根。

站在修缮一新的寨墙上,陈稳的目光掠过下方井然有序的营房、炊烟袅袅的伙房、以及远处校场上震天的操练声。

与数月前刚在此落脚时的仓促混乱相比,如今的北望军大营,已然气象一新。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营垒更加坚固,人数更加庞大,更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迥异于以往的气质。

他缓步走下寨墙,穿过营地。

沿途遇到的士卒,无论是原梁山的老兄弟。

还是后来投效的各方豪杰,亦或是新近整编的伪宋官军,见到他。

无不肃然行礼,眼神中带着发自内心的敬重。

这种敬重,不仅源于他神秘莫测的“启明”之术。

更源于这数月来,他与其他首领一同为这支军队注入的灵魂。

校场一侧,扩建后的“北望讲武堂”内,正传来宗颍沉稳有力的授课声。

这位前伪宋统制,如今已是讲武堂重要的教官之一。

正向一批新选拔的队正、都头们讲授金军骑兵战术的特点与应对之法。

台下,学员们聚精会神,不时发问,气氛热烈而务实。

不远处,庄严肃穆的“英烈祠”前,总有士卒自发前来,添上一炷香,默默伫立片刻。

那里面供奉的牌位,已比初建时多了数倍。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无声地滋养着后来者的信念与勇气。

中军大帐内,林冲正与阮小二、刘唐等人推演沙盘。

沙盘上山川地势、敌我态势标注得极为精细,甚至包括了新近探明的几条隐秘小路和金军几处小型屯粮点的信息。

“金军虽退,但其游骑斥候活动频繁,显然并未放松警惕。”

林冲指着沙盘上几处关键节点。

“我军需加大对这些区域的巡逻与控制,同时,可派遣小股精锐,继续袭扰其粮道,使其不得安宁。”

他的指令清晰明确,阮小二等人领命而去,行动迅捷。

整个指挥体系,已然摆脱了早期梁山那种略显粗放的模式,变得更加高效、专业。

陈稳没有打扰他们,转而走向后营的屯田区。

大片原本荒芜的山坡谷地,已被开垦成整齐的田垄。

尽管覆盖着薄雪,但挖掘好的沟渠和堆肥的土坑,预示着来年春天的希望。

晁盖正挽着袖子,和一群老卒一起,用力将一块冻土敲碎。

他满头大汗,却笑声爽朗:

“对!就这么干!把地养肥了,明年咱们就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

到时候,气死那帮靠朝廷施舍还吃不饱肚子的窝囊废!”

看着这一幕幕,陈稳心中清晰无比。

从最初介入梁山,以“北望”理念改造其根基,到晁盖假死、林冲分裂,正式树起“北望军”大旗;

从滨州初试锋芒、赵州血战立威,到如今整合各方、扎根北地,成为一股令金军不敢小觑、令伪宋朝廷忌惮又不得不侧目的力量。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血与火的考验,也伴随着“牛马系统”Lv.4能力,尤其是“能力赋予”的深入运用与锤炼。

他能感觉到,体内那“成长进度条”的积累,已接近某个临界点。

对势运的流动,对因果片段的捕捉,也变得更加敏锐。

尤其是伪宋朝廷那诡异的、仿佛被无形之手推动的急速更迭与改元。

更是让他对铁鸦军主人急于推动“历史”的意图,有了更深一层的警惕。

“这一阶段的事情结束了。”

陈稳在心中默念。

“北望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在伪宋拱手、金虏暂退的夹缝中,我们不仅生存了下来,更建立了一块相对稳固的根基。”

但这根基,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他抬头,望向北方那阴沉的天际线。

金军主力仍在,如同磨利了爪牙的猛兽,在巢穴中舔舐伤口,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个扑击的时机。

伪宋朝廷的昏聩与妥协,非但不会成为屏障,反而可能成为引狼入室的祸根。

而铁鸦军及其主人,那隐藏在历史迷雾之后的黑手,更不会坐视“北望”这个最大的“变数”继续成长。

他们推动“靖康”年号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更猛烈、更残酷的风暴,正在酝酿。

“林教头,晁盖兄。”

陈稳回到中军大帐,召集了核心众人。

他的目光扫过林冲、晁盖、阮小二、宗颍、张珏等一张张或坚毅、或豪迈、或沉稳的面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