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金色流光,在无数双满是震惊与骇然的目光注视之下,精准无比地悬停在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太和殿的殿门之前。
“嗡——!”
金光散去,化作了一篇字字珠玑,句句如雷的惊天奏章。
奏章并未落地。
而是静静悬浮在半空之中,其上散发出的磅礴文威,引得整个皇城的文脉气运,为之沸腾。无数在翰林院、国子监之内苦读的儒生,在这一刻心有所感,纷纷走出房门,朝着那金光传来的方向望去。
“圣人手书,直达天听……”
“这……这是……要出大事了啊……”
整个京城暗流涌动的朝堂棋局,在这一刻轰然爆炸开来。
……
当值的太监,被眼前这百年难得一见的“圣人呈书”异象,给吓得魂不附体,连滚带爬,冲入了养心殿之内。
“陛……陛下……不……不好了……”
“何事惊慌?”
龙椅之上,换上了一身庄重衮龙之袍的奉高祖,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眼眸之中没有丝毫的意外,反而闪过一丝预料之中的了然。
“是……是夫子……夫子的奏章……它……它飞来了……”
“呈上来。”
奉高祖语气平淡,声音平静,不带一丝波澜。
那份散发着淡淡金光与凛冽杀意的奏章,被恭恭敬敬地呈上御案之时。
奉高祖淡淡地扫了一眼,缓缓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
锐利的目光穿透厚重的殿门,喃喃自语。
“起风了。”
随即不再犹豫。
“卫渊。”
“臣在。”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威严无比。
“召,百官。”
“……早朝。”
……
半个时辰之后。
太和殿之内,站满了黑压压的文武百官。
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即将来临。
众人都已听闻儒道圣人奏章之事,脸上,写满了惊疑、揣测、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今日这场早朝,必将是……血雨腥风。
身为风暴中心的宰相李司年,依旧是仙风道骨,与世无争的模样。他静静地立于百官之首,双目微闭,仿佛对周围那暗流涌动的气氛,毫无所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
“陛下……驾到——。”
一声悠长的唱喏,响彻整个大殿。
奉高祖身穿十二章纹的衮龙之袍,头戴十二旒冠冕,在夫子的陪同之下,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高高的御阶。
他没有立刻落座。
而是站在那龙椅之前,目光缓缓地扫过下方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庞。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那个,依旧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的宰相,李司年身上。
“李爱卿。”
他的声音平淡,却又如同惊雷,在每一个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夫子,参了你一本。”
李司年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那双浑浊的老眼之中没有丝毫的惊慌,反而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错愕与……委屈。
他从百官的队列之中走了出来。
对着御座之上的奉高祖,恭恭敬敬地抱拳一揖。
“陛下。”
他的声音沧桑而又有磁性,带着一种让人不由自主便会心生信任的魔力。
“老臣,不知所犯何罪?”
“不知?”
奉高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讽。
他将那份夫子亲笔写就的弹劾奏章,从御案之上,缓缓地拿起。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
直接从那高高的御阶之上……
……扔了下去。
“你自己看。”
蕴含着亚圣文威的奏章,如同拥有了生命般,悄无声息地漂浮到了李司年的面前。
李司年缓缓伸出那双干枯的手,接过了奏章。
他仔仔细细地,将上面一条条足以让他死上一百次的罪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他看得极其认真。
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未曾错过。
当他看完最后一个字时。
他那张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的恐惧。
反而露出了一丝充满了失望与悲悯的苦笑。
他抬起头,看向了御座之侧,那个同样在静静看着他的夫子。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师兄。”
他轻声唤道。
这一声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句师兄,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哗然。
“你,还是……着相了。”
他说完,缓缓地转过身,面向被他这石破天惊的称呼,给惊呆的满朝文武。
他将那份弹劾奏章,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声音里蕴含无尽悲凉,与……大义凛然,朗声开口。
“奏章之上,所列罪状,洋洋洒洒,共计一十三条。”
“老夫,今日在此,当着陛下,当着满朝文武,当着这天下苍生的面。”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震慑人心。
“……尽数,认了。”
轰——!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就连奉高祖,眼神之中都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错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