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人、黄大人,‘边锋’非一人之功,亦非一人之责。”朱徵妲看着二人,小脸上露出浅浅笑意:
“剑脊需刚直,利刃需锋利,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无坚不摧。”
她话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分量。
“臣谨记郡主教诲!”黄克缵重重点头。
“臣必与黄大人同心协力,不负社稷!”杨嗣昌亦沉声应道。
“熊廷弼,出列”朱徵妲大声喊道。
“臣听令”熊廷弼神情肃穆,行半跪礼。
“熊廷弼,你可是铁血悍将,久镇辽东,熟谙边情,最擅实地调度,逆势破局。”
朱徵妲小脸严肃:“杨嗣昌定战略框架,黄克缵守内部底线,还需一人将蓝图落地,”
“熊廷弼,你便是那执剑之人。”
熊廷弼低头,认真细听,一众大臣乃至皇爷,太子,太孙都屏住呼吸。
“你的核心优势直指要害:
“1,战场实操经验顶尖,懂军队、懂防线、懂建州习性。”
“2.能将战略研判,转化为前线可执行的战术指令。”
3,抗压能力卓绝,越是危局,越能沉心静气,稳住阵脚。”
评估结果:
“熊廷弼,可任‘边锋’前线总指挥,直掌边镇情报落地,军事协同之权。”
职责任务:
“前线情报校验官,核验各方传回的辽东军情,去伪存真,避免纸上谈兵的战略误判。”
“其二,战术执行统筹者,依据决策层战略,调度边镇资源、布置哨探网络。”
“联动袁崇焕、毛文龙,赵率教,麻贵,尤世功,尤世威,贺世贤,马林,刘綎,杜松,何可纲,戚祚国,周遇吉等将领,形成战术呼应。”
“其三,危局破局者,若遇建州突袭、防线告急,可临机决断。”
“以最快速度稳住战线,为战略调整争取时间。”
熊廷弼虎目灼灼,单膝砸地:“臣愿为陛下、为郡主执此利剑!”声震屋瓦。
“申用懋,”
“臣在。”申用懋恭敬行礼。
“你任职兵部职方司,熟知边情、心思缜密。”
“边锋如利剑,杨嗣昌定剑势,熊廷弼执剑柄。”
“需一人磨利剑锋——”
“你,便是那磨剑之人。”
“你的核心优势,在于‘析’与‘判’:”
“一,情报整合能力极强。能将零散军报、边镇塘报、地图数据,”
“整合成清晰的《军情简报》,去伪存真。”
“二,战略预判功底深厚。能结合历史档案、当前动向,”
“预判建州、蒙古下一步动向,为皇爷爷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结果:申用懋,可任‘边锋’情报总分析师,执掌内析司,专司情报研判、战略推演。”
“至于钱粮后勤——”
朱徵妲目光转向户部主事李汝华。
“李汝华”
臣在!李汝华疾步出列,恭敬行礼,眼中闪着被知遇的激动。
“你心思缜密,精于庶务,善管钱粮、通调度,最懂体系运转之要。”
“边锋”如一台精密仪器,杨嗣昌画图纸,熊廷弼掌齿轮,黄克缵清杂质,申用懋行质检,还需一人调校整机,李大人可知?你便是那总工程师。”
“你的核心优势,在于“稳”与“通”
“一,资源统筹能力极强,能将有限钱粮、人力、物资,精准分配至各环节,不浪费,不短缺。”
“二,跨部门协调功底深厚,可联动中枢、边镇、锦衣卫、传教士等各方。”
“打破壁垒,让情报、物资、指令流转无阻。”
“评估结果:李大人精于钱粮调度,任‘边锋’总调度使。”
“专司边锋粮饷分配、物资保障,与四人协同作业。”
“统管后勤、联络、体系优化诸事。”
职责任务:
“其一,后勤保障总管。”
“为前线、反谍、研发等各板块,配齐粮饷、器械、人手。”
“确保‘边锋’运转无后顾之忧。”
“其二,跨域联络枢纽。”
“对接中枢各部、边镇将领、海外传教士。”
“打通信息壁垒,确保指令上传下达,畅通无阻。”
“其三,体系优化专员。”
“跟踪‘边锋’运转实况,及时修补流程漏洞。”
“协助杨嗣昌,让情报网络越转越高效。”
天津巡抚毕自严,统筹协调漕粮运输,按时抵达,组驶快船运输军用物资。任总务司统领;
“杨定战略,黄守内部,熊掌前线,申管情报分析,李管后勤调度,毕管运输,
六人同属总务司,各司其职,又环环相扣。”
“臣定当鞠躬尽瘁”六人齐声应答。
万历击节赞叹:“好!得此六人,边锋成矣!”
徐光启与叶向高相视颔首。
殿内烛火跃动,将六道身影投映在朱红殿柱上,恍若六根悄然立起的擎天玉柱。
朱由校屏息凝神,眼中映着烛光与妹妹的身影。
这一刻,他看见一个帝国的影子,正从妹妹稚嫩的肩头升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