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 第187章 巧计拆穿伪仙途醉里挑灯戏权贵,花前掷盏破迷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章 巧计拆穿伪仙途醉里挑灯戏权贵,花前掷盏破迷局

暮春的风裹挟着晚樱的甜香,漫过永宁侯府的琉璃瓦,落在正厅外的铜鹤上,漾起细碎的鸣响。沈清辞支着下巴坐在主位,看着堂下互相使眼色的几位“贵客”,嘴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李大人,”她指尖轻点桌面,声音清脆如碎玉,“您这第三杯茶都凉透了,再不开口,莫不是要等我院子里的牡丹谢了,才肯说今日登门的来意?”

堂下为首的李大人脸上堆着客套的笑,额角却沁出细汗。他身旁的王御史频频咳嗽,眼神躲闪,倒是站在最后的户部主事张启元,脸上带着几分不服气的执拗,像是憋了满肚子的话。

沈清辞心中了然。这三位都是朝堂上出了名的“清流”,素来以刚正不阿自居,往日里见了她这位侯府千金,虽不至于趾高气扬,却也带着几分文人的清高。今日这般吞吞吐吐,多半是为了上月她在京郊开设的“惠民粮行”而来。

果然,李大人干咳一声,终于开了口:“沈姑娘,老夫今日前来,是听闻姑娘的粮行以平价售粮,惠及百姓,本是功德一件。只是……”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只是近日有流言称,姑娘粮行的粮食来源不明,恐有私通边境之嫌,还望姑娘能给朝堂一个说法。”

“私通边境?”沈清辞挑眉,故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李大人这话可就奇了。我永宁侯府世代忠良,父亲镇守北疆多年,我怎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再说了,我粮行的粮食,都是从江南漕运而来,有官府的通关文书为证,难不成大人觉得,户部签发的文书是假的?”

她话音刚落,张启元便忍不住上前一步:“沈姑娘休要巧言令色!江南漕运的粮食定价向来有规,你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售卖,若非有不正当来源,如何能维持运营?分明是利用侯府权势,囤积居奇,再低价倾销,扰乱市场!”

“哦?”沈清辞放下茶盏,慢悠悠站起身,走到张启元面前。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绣暗纹的罗裙,身姿纤细,却自带一股迫人的气场。“张主事这话,可是说反了。”她从袖中取出一本账本,轻轻拍在桌上,“这是我粮行开业至今的收支明细,每一笔进项、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我之所以能低价售粮,一来是省去了中间商的盘剥,二来是父亲在北疆与牧民互通有无,换来了大批平价粮食,既安抚了边境,又能惠及京中百姓,何错之有?”

张启元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如此坦荡。他伸手想去翻账本,却被沈清辞轻轻按住手腕。“张主事别急,”她笑靥如花,“账本可以给你看,但在这之前,我倒想问问你,你口中的‘扰乱市场’,是扰乱了谁的市场?是那些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粮商,还是普通百姓的生计?”

这话直击要害,张启元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说不出话来。李大人和王御史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为难。他们今日前来,固然是受了部分官员的撺掇,但也确实对粮行的低价粮心存疑虑。可沈清辞的话有理有据,账本上的明细一目了然,再加上永宁侯府的赫赫威名,他们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沈清辞见状,心中暗笑。这些清流官员,看似刚正,实则最怕被人抓住把柄。她索性趁热打铁,语气放缓了几分:“三位大人都是为民请命的好官,清辞心中敬佩。只是有些事情,眼见未必为实。那些散布流言的人,无非是见我粮行断了他们的财路,便想借朝堂之手打压我。三位大人可别中了他们的圈套,反倒成了别人的刀枪。”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带着几分狡黠:“再说了,我粮行的粮食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三位大人若是不信,不妨微服私访,去街头巷尾问问,看看是有人抱怨粮价太低,还是感激粮行救了他们的急。”

李大人脸色微变,他倒是没想到这一层。近日京中确实有不少百姓称赞惠民粮行,只是那些反对的声音太过响亮,才让他失了判断。王御史叹了口气:“沈姑娘所言极是,是老夫等人思虑不周,险些酿成大错。”

张启元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沈姑娘,是在下鲁莽了。只是……只是那粮价确实低得有些反常,在下也是担心……”

“担心我亏本?”沈清辞笑着打断他,“张主事放心,我沈清辞做生意,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虽然粮价低,但薄利多销,再加上我还有其他产业支撑,倒也不至于亏空。再说了,能为百姓做点实事,就算少赚点,又有何妨?”

她这番话,说得坦荡又大气,让三位官员心中顿时生出几分愧疚。李大人站起身,对着沈清辞拱手道:“沈姑娘深明大义,老夫自愧不如。今日之事,是我们听信谗言,唐突了姑娘,还望姑娘海涵。”

“李大人言重了。”沈清辞回礼,“三位大人也是为了朝堂安稳、百姓福祉,清辞怎会怪罪?只是希望日后再有此类流言,三位大人能先查明真相,再做定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