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的睫毛轻轻颤了颤,眼眶慢慢红了,像被烛火熏的,却没掉泪,他在忍,像冯保平时忍所有情绪一样。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吕芳的不舍,有对自身命运的担忧,有对权力斗争的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凉。

直到吕芳的袍角彻底消失在殿门外,那道背影再也看不见时,一滴泪才从他眼角滚下来,顺着苍白的脸颊往下滑,滴在衣襟上,没发出一点声音。

那滴泪里没有嚎啕的悲,只有一点藏不住的疼,像心里最软的地方被戳了一下,明明怕得要死,却忍不住疼。

这滴泪,是冯保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人,最后一点温情的流露。

“咔!”

张立导演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他从监视器后面站起来,手里的剧本都忘了放下:“好……太好了!红星这一幕,将成为《大明王朝》中的经典瞬间。

饰演吕芳的老演员走过来,拍了拍李红星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小子,有你的。刚才我走下去以后,都被你那眼神勾得心疼,好像真要跟干儿子永别似的。你那滴泪,让我这个老头子都差点没忍住。”

李红星揉了揉眼睛,有点不好意思:“是您演得好,我跟着入戏了。”。

接下来几天,剧组的气氛越来越沉,因为要拍海瑞罢官,全剧最悲的一场戏,黄志忠老师饰演的海瑞,穿着囚服,带着一口棺材,在金殿上死谏嘉靖,骂他“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这场戏,不仅仅是海瑞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剧,是无数百姓的悲剧。

开拍前,黄志忠老师在片场待了整整一天,没跟任何人说话,就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囚服,在奉天殿的丹陛上站着,像一尊雕像。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悲悯和决绝,仿佛已经看透了世间的一切。

李红星站在盘龙柱的阴影里,看着黄老师的背影,囚服的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粗布内衣,脊梁却挺得笔直,像扛着座山,一座叫天下苍生的山。

他能感受到黄老师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凛然正气,那种为民请命的勇气。

“Action!”

场记板再次落下,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黄志忠老师一步步走上丹陛,脚步很慢,却很稳,每一步都像踩在所有人的心上。

他没带棺材,却比带着棺材更让人窒息,他的手里攥着一份奏疏,纸都皱了,却被他捏得很紧,像攥着最后一点希望。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绝。

“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

他的声音不高,甚至有点沙哑,却像一口钟,在空旷的奉天殿里撞得嗡嗡响。

他没跪,只是站着,眼睛平视着龙椅上的嘉靖,眼神里没有敬畏,只有一片死寂的悲,他对这个王朝,对这位君主,彻底失望了。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剑,直插嘉靖的心脏。

李红星站在阴影里,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了。他看着黄老师的嘴唇在动,看着他的手在抖,看着他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却没擦——那不是演员的泪,是海瑞的泪,是为天下百姓掉的泪。

他能感受到海瑞内心深处那种巨大的悲痛和无奈,那种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他突然懂了什么是风骨,不是宁死不屈的刚,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是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把民为重这三个字,砸在帝王的心上。

他知道,海瑞的死谏,不仅仅是为了百姓,更是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王朝,为了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官员。

“咔!”

张立导演喊停时,片场静得能听到灯光设备的电流声。黄志忠老师还站在丹陛上,没动,眼泪还在掉。

陈保国老师从龙椅上站起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后背,没说话,却递了张纸巾,两个老戏骨,用最沉默的方式,完成了一场灵魂的对话。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理解和敬佩,这种惺惺相惜的情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李红星走出阴影,感觉自己的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演员的终极,是让角色活在观众心里,也活在自己骨头里。”

他知道,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黄志忠老师的赞美,更是对自己未来演艺道路的期许。他要像海瑞一样,用自己的表演,去传递一种精神,去影响更多的人。

那天收工后,他没立刻回公寓,而是去了国家图书馆。他在古籍阅览室里翻到一本《海瑞集》,里面收录了《治安疏》的全文。

他坐在窗边,一字一句地读,读着“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读着“天下之人不知陛下久矣”,眼泪突然掉在了书页上,不是为自己,是为海瑞,为那个明知会死,却还要说真话的人。

他感到自己与海瑞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他能感受到海瑞内心深处那种孤独和悲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