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101章 北上之旅(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ps:北上之旅系列正式开始,本系列旨在宣传我国大好河山,并不是用来凑字数。

金秋十月,秋风正爽。

劳累的祁国栋趴在桌上,阳光正盛,斜映在他的身上。文件堆积如山,连日的会议和调研让他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倦意。秘书小陈轻手轻脚地进来,看到书记小憩,正要退出,祁国栋却已经抬起了头,眼底带着血丝,但目光依旧清醒。

“书记,您安排的休假……”小陈轻声提醒。

祁国栋揉了揉眉心,望向窗外澄澈的蓝天,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安排一下,就按原计划,明天出发。”

这一次,没有随行人员,没有公务安排,只有纯粹的家庭旅行。赶上了祁安的秋假,祁国栋决定带着家人一路北上自驾游。

祁国栋亲自开车,黄莉雅坐在副驾,穿着舒适的针织长裙,嘴角始终噙着温柔的笑意。

后座上,祁安兴奋地指着窗外的风景,小云舒则躺在儿童安全座椅里,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

车子驶离榕华市委大院,将城市的喧嚣与重任暂时隔绝。

祁国栋摇下车窗,让带着桂花香气的清冽秋风灌入车内,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似乎也随着这风一点点松弛下来。

黄莉雅伸手,轻轻覆盖在他握着方向盘的手上,无需言语,默契自在心间。

“爸爸,西湖真的像书上说的那么美吗?”祁安扒着座椅靠背问。

“去了你就知道了。”祁国栋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那里有白娘子,有苏东坡,还有数不清的故事。”

黄莉雅笑着补充:“还有你爸爸念叨了好几年的龙井茶。”

抵达杭州,入住一家隐匿于西湖畔、充满江南园林韵味的酒店。白墙黛瓦,曲径通幽,与榕华市的现代感截然不同。

第一站自然是西湖。

秋日的西湖,层林尽染,碧波如镜。他们没有乘坐观光电瓶车,而是选择了步行。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黄莉雅牵着祁安,沿着苏堤缓缓而行。阳光透过梧桐树的缝隙洒下,光影斑驳。

走过“苏堤春晓”的碑亭,祁国栋会停下来,给祁安讲讲苏东坡疏浚西湖、筑就长堤的往事;路过“花港观鱼”,黄莉雅便拿出准备好的鱼食,让孩子们体验锦鲤争食的乐趣。小云舒看到水面上游过的鸳鸯,兴奋地伸出小手指着,嘴里发出模糊的音节。

乘坐手摇橹船泛舟湖上,是此行最惬意的时刻。

船桨划破平静的湖面,漾开圈圈涟漪。远山如黛,雷峰塔静静矗立。

祁国栋靠在船舷,看着妻儿开心的笑脸,听着船娘用吴侬软语唱着江南小调,只觉得连日来的疲惫被这湖光山色温柔地洗涤殆尽。

他拿出手机,不是处理公务,而是认真地拍下妻子凭栏远眺的侧影,记录下儿子好奇张望的神情,还有女儿在妈妈怀里酣睡的可爱模样。

第二天,他们去了龙井村。汽车盘旋而上,满山遍野的茶园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

找一家茶农,坐在露天茶座上,面前是一杯刚刚沏好的、清香四溢的明前龙井。

茶农热情地讲解着采茶、炒茶的技艺。

祁国栋听得认真,不时提问,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在基层的时光,只是心境全然不同,此刻纯粹是享受这份闲适与知识的乐趣。

黄莉雅细细品着茶,感受着舌尖的回甘,看着丈夫难得放松的眉眼,眼中满是欣慰。

祁安对炒茶的大锅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得到允许后,小心翼翼地在茶农指导下体验了一把,小脸被灶火映得通红。

小云舒则在铺开的野餐垫上爬来爬去,抓着几片落下的茶叶,好奇地嗅着。

午后,他们漫步在灵隐寺的幽静小径。古木参天,梵音袅袅。

祁国栋没有许什么宏愿,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这份超然物外的宁静。在飞来峰的石刻前,他指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给祁安讲述背后的佛教故事,文化的传承在父子间的低语中悄然流淌。

旅行中,自然也少不了市井的烟火气。

傍晚,他们钻进河坊街熙熙攘攘的人流。祁安对吹糖人、画糖画的手艺人挪不开步,黄莉雅则对各种精致的江南点心爱不释手。祁国栋抱着女儿,跟在妻儿身后,看着他们雀跃的背影,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他买定胜糕、葱包桧,和寻常父亲一样,喂到儿子嘴里,问他好不好吃。

在一家老字号面馆,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桌子前,吃着热气腾腾的片儿川。没有山珍海味,但这寻常的面条,却因为身边人和此刻放松的心境,显得格外美味。

夜晚,回到酒店。孩子们睡下后,祁国栋和黄莉雅坐在庭院里,泡上一壶龙井,仰头便是杭城清澈的星空。

“好久没看你这么放松了。”黄莉雅轻声说。

祁国栋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是啊,看看这西湖,这杭州城,千年的底蕴,治理和发展并重,文化与经济齐飞,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榕华借鉴啊。”即便是休假,他思考的脉络依然会不自觉地和城市发展联系起来,只是此刻少了几分焦灼,多了几分从容的借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