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117章 北上之旅(1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鸭绿江上,映得江水泛着粼粼金光。

一家人再次来到江边,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踏上那座着名的断桥。

走上引桥,脚下是厚重的钢板,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回音壁上。

桥身在中国一侧戛然而止,断裂处的钢铁扭曲、锈蚀,以一种极其震撼的姿态伸向江心,仿佛时间在那一刻被凝固。江风比岸边更为猛烈,吹得人衣袂翻飞,也似乎要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更清晰地推到眼前。

祁安紧紧拉着爸爸的手,看着脚下透过钢板缝隙可见的滔滔江水,既有点害怕,又充满了好奇。“爸爸,当年志愿军叔叔就是从这座桥上跑过去的吗?”

祁国栋停下脚步,指着对岸:“是的,他们就是从这座桥,还有旁边那座后来修建的中朝友谊桥上,冒着枪林弹雨,奔赴前线。”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沉重,目光越过断裂的桥墩,望向对岸那片如今显得平静的土地。

黄莉雅抱着小云舒,静静地站在一旁,她没有打扰丈夫和儿子的对话,只是感受着这江风、这断桥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小云舒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乖乖地趴在妈妈肩头,乌黑的大眼睛望着那巨大的钢铁残骸。

站在断桥的尽头,扶着冰凉的栏杆,祁国栋久久不语。他想象着当年那些最可爱的人,是如何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跨过这条江。

与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相比,如今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困难似乎都显得渺小。这座断桥,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无声地讲述着牺牲、奉献与和平的代价。

离开断桥,他们的下一站是庄严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依山而建的纪念馆气势恢宏,步入其中,一种崇敬与缅怀之情便油然而生。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珍贵文物和复原场景。

从决策出兵到五次战役,从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到艰苦卓绝的后勤保障,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祁安被那些军服、武器和模拟战场场景所吸引,看得格外认真,不时小声提出疑问。祁国栋耐心地解答着,引导他去理解那个年代的选择与精神。

在“英雄模范馆”,看到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他们的英雄事迹时,一家人都沉默了。

祁国栋凝视着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心中百感交集。他在一幅描绘志愿军将士冰雕连的油画前驻足良久,那种极寒中坚守阵地、至死不改其志的忠诚与顽强,深深震撼了他的灵魂。

黄莉雅的眼眶也有些湿润,她低声对祁安说:“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就连懵懂的小云舒,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庄严,不哭不闹,只是安静地看着。

离开纪念馆时,夕阳已将天空染成橘红色。回望那巍峨的纪念塔,祁国栋心中充满了力量与责任。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的分量。

为了调节略显沉重的心情,傍晚,他们走进了丹东热闹的夜市。与白天的历史厚重感不同,夜晚的丹东充满了活泼的市井气息。

空气中弥漫着烧烤、海鲜和各类小吃的香气。他们品尝了肥美鲜甜的丹东黄蚬子,吃了地道的韩式烤肉,祁安还对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甜甜的朝鲜族打糕赞不绝口。黄莉雅则对那些个头硕大、颜色鲜红的丹东草莓爱不释手,直接买了好几盒准备带回酒店。

沿着灯火通明的江边再次散步,对岸新义州几乎完全隐没在黑暗中,只有零星几点微弱的光,与丹东这边璀璨的灯火、熙攘的人流形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无声地诉说着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现状。

丹东的夜晚,江风依旧,却似乎多了一份人间烟火的温暖。这座承载了特殊历史与地理意义的边境城市,用它独特的方式,将历史的悲壮、现实的平和与生活的温情,深深地烙印在这一家人的记忆中。

下一站,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