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的肃穆尚未在心头完全沉淀,那辆悬挂着“京A·G6X31”牌照的红旗H9+,便已载着祁国栋驶向了另一个同样戒备森严、象征着国家武装力量核心的所在——中央军委大楼。
与玉泉山的古朴静谧不同,军委大楼更显庄重、冷峻,充满了现代军事指挥中心的严谨与力量感。
巨大的楼体如同磐石,每一扇窗户都仿佛洞察一切的眼睛。
经过比进入玉泉山更为繁复、精准到毫秒的身份验证和安全检查后,车辆才被允许驶入内部特定区域。
祁国栋身着陆军少将常服,跟随一名肩扛大校军衔、神情一丝不苟的接待军官,穿过光线柔和却无处不在监控的回廊,脚步落在厚重的地毯上,无声,却仿佛能踏出回响。
他们进入一间没有任何标牌、内部陈设极致简洁的会议室。
会议室的正墙上,悬挂着巨大的电子作战地图,此刻处于待机状态,只有深邃的蓝光微微闪烁。
已有三人在此等候。一位是军委联合参谋部的相关负责人,一位是政治工作部的领导,还有一位,则是穿着与玉泉山黑衣人同款制服、但气息更为内敛深沉的中年男子——他代表的是与军队交织最深的那个保密体系。
没有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联合参谋部的负责人首先开口,语气精准如同作战简报:“祁国栋同志,依据相关命令及程序,现就您担任新高桥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职责,进行必要的工作对接与权限确认。”
他示意了一下,旁边的大校军官立刻操作终端,巨大的电子地图亮起,显示出新高桥省的行政区划及驻军分布,部分区域标注着复杂的符号和代码。
“您作为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在党管武装原则下,主要负责……”负责人条理清晰地阐述了第一政委在思想政治领导、党的建设、干部管理、军民融合、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协调军地资源等方面的核心职责。
这些职责,远比一个普通省委书记的权力更加具体,也更加敏感。
随后,政治工作部的领导补充了关于省军区政治生态建设、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以及与战区、军委政治工作部衔接的具体流程。他的话语中,多次强调了“绝对忠诚”、“万无一失”等字眼。
整个过程中,祁国栋凝神静听,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直指要害,显示出他对军队工作并非全然陌生,有着快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最后,那位一直沉默的保密体系代表走上前。他没有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只是将一份薄薄的、封面印有“绝密”字样的纸质文件递给祁国栋,上面列出了几条关于信息接触范围、通讯渠道和紧急状况下特殊授权启动原则的纲领性条款。
“祁政委,这些条款,请您阅知并铭记。具体细节,已录入您的专属密钥。”他的声音低沉,带着金属的质感,“您的生物信息及职务密钥,将在您返回高桥省后,由省军区司令员和参谋长共同在场的情况下,于保密室内正式激活。”
祁国栋接过文件,快速而认真地浏览了一遍,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坚决按照规定执行。”
所有必要的程序在半小时内全部完成,高效、精准、不留任何模糊地带。
交接结束后,那位联合参谋部的负责人神色稍缓,对祁国栋说道:“祁政委,战区的主要领导同志正在指挥中心处理要务,他托我向您转达,期待与您的正式工作会晤,共同抓好新高桥省的国防后备力量和军民融合工作。”
“请转告首长,我一定尽快安排时间,当面汇报请教。”祁国栋起身,与三位负责人分别用力握手。
离开军委大楼,重新坐进那辆红旗H9+后座,祁国栋缓缓呼出一口气。
相较于玉泉山那次血脉与宿命交织的震撼,此次军委之行,更像是一次精密仪器的校准,将“省军区第一政委”这个头衔,从文件上的文字,变成了嵌入他权力骨架中的一套具体而微、且连接着国家武装力量神经末梢的精密构件。
他看了一眼窗外飞速后退的军委大楼,那栋建筑在他眼中,已然有了不同的重量。
他知道,自己与这片土地最根本的守护力量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条无形却坚固的纽带。
车子汇入京城的车流,祁国栋闭上眼,脑海中不再是宏大的蓝图,而是开始具体勾勒返回高桥后,如何与省军区的同志们见面,如何激活那份“专属密钥”,如何将“党管武装”的原则,真正落实到那片刚刚完成整合的广阔疆域之中……
他的征程,在权力的高峰之上,又嵌入了一枚沉甸甸的、属于钢铁长城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