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219章 密档焚毁.7. [信念]最后一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密档焚毁.7. [信念]最后一电

7. [信念]最后一电

军管会大楼里的空气,已然凝固成冰。每一道投向陆明远的目光,都裹挟着审视与怀疑,昔日同志的信任如同阳光下消融的积雪,迅速瓦解。匿名信的阴影、伪造供词的毒效,以及那个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质的“影子”,共同织成一张巨大的罗网,正将他死死困在中央。他清晰地意识到,审查只是开始,徐远舟绝不会满足于此,最终的清算和更阴险的杀招必然接踵而至。

他不能再等待组织的调查,那太被动,也太迟缓。他必须抢在敌人彻底扼杀他的声音、找到江静云和密档之前,将真相送出去。这不仅是自救,更是为了牺牲的同志,为了“长安小组”的荣辱,为了那份必须传承下去的、用鲜血写就的历史。

联络江静云,成了眼下最危险也最迫切的任务。常规渠道已不可信,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将两人同时暴露。他动用了那个仅在生死关头才会启用的、埋藏最深的后手——通过一个绝对中立、且对政治毫无兴趣的旧书贩子,将一张看似求购特定古籍的书单,辗转送到了江静云手中。书单上某个特定版本的《山海经》条目旁,用只有她能看懂的密写药水,标注了时间、地点,以及最高等级的警报信号。

地点是位于西安城墙南门东南角,一处早已废弃的、供奉魁星的破旧阁楼。这里偏僻荒凉,罕有人至,且视野开阔,易于观察是否被跟踪。

次日,凌晨四点,天色未明,是一天中最黑暗寒冷的时刻。陆明远借着夜幕掩护,如同幽灵般避开所有可能的眼线,凭借着对城市巷陌的熟悉,绕了极大的圈子,最终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魁星阁。

阁楼内积满了厚厚的灰尘,蛛网遍布,残破的窗棂透进几点惨淡的星光。江静云已经到了。她蜷缩在一个相对干净的角落,身边放着一个不起眼的布包,里面是拆卸开来的便携电台零件和那个沉甸甸的檀木密档匣。她的脸色在昏暗中显得异常苍白,但眼神却像淬火的寒铁,坚定而冷静。

“掌柜的。”她低声唤道,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干涩。

“静云。”陆明远快步上前,没有一句废话,“时间紧迫。我们必须立刻向中央发报,澄清谣言,报告小组现状,并说明密档的存在与传承情况。”

江静云点了点头,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行动起来。她的手指在冰冷僵硬的状况下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稳定与灵活,如同精密仪器般,快速而无声地将电台零件组装起来,接上备用电池。微弱的工作指示灯亮起,在这黑暗的阁楼里,如同风中残烛,却又象征着不屈的希望。

陆明远蹲在她身旁,就着窗外透进的微光,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用铅笔飞速书写着电文。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巨大的悲痛、愤怒与决绝。他简明扼要地陈述了“长安小组”在解放前后遭受的毁灭性打击——吴忠友身体极度虚弱、雷万山遭狙杀、赵致远被毒害昏迷、白曼琳坚贞不屈被伪造口供后杀害;揭露了徐远舟“壁虎”组的潜伏阴谋及其与内部“影子”勾结,散布谣言、伪造证据,企图彻底瓦解小组并嫁祸于他的毒计;最后,他郑重报告了“密档”已安全转移,由江静云同志负责守护,其中记录了小组所有真实功绩与人员情况,是洗刷冤屈、还原历史的唯一物证。

写完最后一句,他将纸片递给江静云。两人的目光在昏暗中交汇,无需言语,都明白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并肩作战,也可能是“长安小组”向组织发出的最后声音。

江静云接过电文,深吸一口气,戴上了耳机。她的手指轻轻放在了冰冷的电键上。这一刻,外界的寒冷、内心的恐惧仿佛都被隔绝。她脑海中只剩下那些编码,那些代表着生离死别、忠诚与背叛的点点划划。

“滴滴答……滴滴滴答……”

清脆而规律的敲击声,在寂静的魁星阁内微弱地响起,如同心脏的搏动,穿透木质的墙壁,融入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承载着无尽的悲壮与最后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射向茫茫夜空,射向那遥远的、代表着希望与公正的彼岸——北平。

电文很长。江静云全神贯注,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的手法没有丝毫紊乱,确保每一个信号都清晰、准确。时间在滴答声中缓缓流逝,东方的天际渐渐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

终于,最后一个字符发送完毕。江静云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她迅速关闭电台,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将其拆卸,装入布包。

“信号发出去了。”她看向陆明远,声音带着完成重大使命后的虚脱,但眼神明亮。

“好。”陆明远重重点头,心中一块巨石稍稍落下。至少,真相已经传递出去,密档的下落也已呈报。无论他们个人命运如何,“长安小组”的功过是非,终有依据可循。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天色正在缓慢放亮,城墙轮廓逐渐清晰。他转过身,看着正在收拾最后物品的江静云,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