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杨辰的冷静,暗中观察局势
那一声失态的惊呼,像是被夜风揉碎的纸,飘散在混乱的偃师城上空。
徐茂公死死地盯着那张薄薄的纸卷,纸上的字迹在跳跃的火光下扭曲、变形,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睛生疼。
“李世民……他怎么敢……他怎么会……”
他语无伦次地喃喃自语,这位以智计闻名,在千军万马前亦能谈笑风生的瓦岗军师,此刻却像个溺水之人,抓不住任何一根救命的稻草。
内乱刚起,血迹未干,人心离散,军心崩溃。瓦岗这艘破了大洞的船,正在疯狂地向船舱里灌水,眼看就要沉没。而李世民,这头嗅觉最敏锐的鲨鱼,却在此时,循着血腥味,撕开了最汹涌的浪头,直扑而来。
这不是巧合。
这是天意。
是压垮瓦岗的,最后一根稻草。
“完了……全完了……”徐茂公的身体晃了晃,眼前一阵发黑,胸口憋闷得几乎喘不上气,“内忧外患,前后夹击……天要亡我瓦岗啊!”
他绝望的哀叹,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然而,站在他身旁的杨辰,却异常的安静。
那张从洛阳送来的急报,此刻正被他两根手指轻轻捏着。那张薄薄的纸,在他手中没有一丝颤抖。夜风吹动他月白色的衣角,卷起远处街巷传来的厮杀与哀嚎,混杂着魏公府里飘散出的血腥气,一同拍打在他身上,却仿佛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他没有看身旁几近崩溃的徐茂公,也没有看远处那些骚动不安、如同惊弓之鸟的将领。他的目光,穿过这片混乱,投向了远处那座灯火通明,此刻却死寂得如同巨大坟墓的魏公府。
他的脸上,没有惊慌,没有绝望,甚至连一丝凝重都很难找到。那神情,平静得就像在欣赏一出早已知晓结局的戏剧,而眼下的变故,不过是让这出戏的高潮,来得更快,更猛烈了些。
“军师,”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入徐茂公混乱的心湖,瞬间荡开了一圈涟漪,“你错了。”
徐茂公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愕然。
杨辰将那张纸卷缓缓对折,再对折,动作从容得像是在叠一方手帕。
“这不是天要亡瓦岗。”他轻声说道,“这是天,要亡李密。”
一句话,让徐茂公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杨辰侧过头,看着徐茂公那张惨白的脸,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里跳动,映出一片清明与冷酷。
“李世民是什么人?他是李渊的儿子,更是未来的秦王,天策上将。这种人,对时机的把握,如同饿狼对鲜肉的本能。他一直在等,等一个能一击致命的机会。而今天晚上,李密亲手把这个机会,送到了他的嘴边。”
杨辰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地送入徐茂公的耳朵,像一把手术刀,冷静地剖析着眼前这看似死局的局面。
“你想想,现在的李密,是什么处境?”
“他刚刚杀了翟让,瓦岗旧部离心离德,单雄信、徐世积这等核心大将或走或散,军心已然崩溃。他脚下的那张王座,是用兄弟的血黏起来的,根本坐不稳。”
“这个时候,李世民大军压境。他打,还是不打?”
“打?”杨辰嘴角逸出一丝微不可查的讥诮,“拿什么打?用那些对他心怀怨恨的旧部去拼命?还是用他那些刚刚封赏,还没捂热官印的新贵去送死?只怕李世民的兵还没到城下,他自己的军队就要先哗变了。”
“那不打,退守呢?”徐茂公下意识地接着问道,思路已经被杨辰完全牵着走。
“退?”杨辰笑了,“他刚刚在偃师称王,前脚登基,后脚就被人打得弃城而逃?他这个‘魏公’,岂不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他丢掉的,不只是一座城,而是他赖以立足的‘势’。以后,谁还会信他?谁还会投奔他?”
“所以,进,是死路。退,也是死路。”
杨辰最后做出了总结,他将那叠好的纸卷,随手递给了身后的罗成。
“李世民的出现,不是压垮瓦岗的稻草。而是彻底封死了李密所有退路的一堵墙。他把他自己,逼进了一个绝境。”
徐茂公怔怔地听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发现,杨辰所说的每一个字,都精准地切中了要害。那个让他感到绝望的“死局”,在杨辰的口中,却变成了专门为李密量身定做的“死局”。
他再看向杨辰,那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惊惧,变成了一种混杂着敬畏与不解的复杂情绪。
这个年轻人,他的心,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在所有人都为瓦岗的崩塌而悲愤绝望时,他却能第一时间从中嗅到机会,并且冷静地,将所有人的情绪,所有的变故,都当成自己棋盘上的棋子,一一摆放,计算得失。
就在这时,那份关于李世民大军来袭的消息,终于像瘟疫一样,在广场上那些茫然的将领中传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