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元帝同来的,还有夏惠帝。
谢成君抱着孩子跟着大家一起行礼。
夏元帝威严的声音传了过来:“免礼。”
行完礼,夏惠帝先下车,然后将祖父搀扶下车,祖孙两个一起看着即将出征的将领们。
夏元帝对大孙子道:“大郎,将士们即将出征,你敬他们一杯酒。”
已经有兵部官员送上了酒,夏惠帝端起一杯酒:“诸位爱卿,此去西南山高水远,朕在这里预祝诸位爱卿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所有人一起喝了一碗酒。
夏惠帝脸上带着笑,一点看不出前天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外祖父。
六皇子言语间非常恭敬,也丝毫看不出前日他霸着军营与侄儿对着干的强硬。
大军即将出征,主帅和皇帝不和,传出去太难听了。叔侄两个一起笑谈,算是把 饯行这场面圆了过去。
夏元帝安静地看着儿子孙子说话,等他们说完了才开口。
“彦昌。”
六皇子立刻拱手:“父皇。”
夏元帝看着儿子道:“记着朕跟你说的话。”
六皇子抬头看着父亲,清瘦的身姿,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若不是眼神锐利,感觉他仿佛风一吹就能倒。
六皇子低下头:“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夏元帝默默地看着儿子,这一去,也不知此生还能不能再见到面。
“过来。”
六皇子缓步走上前:“父皇。”
夏元帝伸手摸了摸儿子身上的甲胄:“小树,保护好自己,爹等你的好消息。”
六皇子鼻头有些发酸:“爹,我会尽全力的。”
夏元帝一眼不眨地看着小儿子,想起他小时候的淘气,十七八岁时还要天天撒娇。
他沉默良久后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去吧,家里的事情不用操心。”
六皇子的鼻音有点重:“请父皇保重身体。”
说完,他转身上马,先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角落里的妻女,调转马头离去。
董聿修跟在后面,也看了一眼安平长公主。
谢成君抱着女儿站在那里看着一群将士们走远,心里有些感慨,此一去山高水远,希望你们一切顺利。
夏元帝站在那里目送儿子走远,坚硬如铁一般的心也触动起来。
我儿,愿你此生一切顺利。
大伙儿站在城门口看着六皇子带着一群人越走越远。
夏惠帝躬身道:“皇祖父,天寒风大,孙儿送您回瑶光苑。”
夏元帝拒绝了他:“朕知道你的孝心,政事繁忙,你把政事处理好就是孝顺朕,让小九送我回去。”
夏惠帝没有拒绝,对着旁边的愉郡王道:“辛苦九哥。”
愉郡王很恭敬地回道:“臣遵旨。”
夏元帝看向城墙旁边角落里:“安平,随朕去瑶光苑。小树家的,你回家去吧,天冷,别让孩子吹了风。”
谢成君屈膝行礼:“儿臣遵旨。”
安平长公主刚送走驸马,情绪有点低落,勉强维持礼仪:“六婶,我去瑶光苑了。往后六婶闲的没事,我们得空聚一聚。”
谢成君笑着点头:“那你去吧,得空我们聚。”
安平长公主没精打采地跟着祖父离去,谢成君坐自己的青帷小车回府。
半路上,夏元帝还要安慰孙子孙女。
“小九,你的差事也不忙,往后多来瑶光苑,给朕跑腿。”
本来因为没有跟着去打仗而有些失望的愉郡王瞬间高兴起来:“孙儿遵皇祖父令。”
夏元帝又安慰孙女:“安平,天冷了,等会子朕把你爹娘和吴氏叫过来,今儿咱们在朕的院子里烤肉吃。”
安平长公主知道祖父的意思,她去瑶光苑肯定要去看望父母。
但是母亲现在情绪很不稳定,在她心里外祖父之死不会引起太多波澜,但是在母亲心里,那必然是锥心之痛。
那天驸马放走了六叔,虽然后来六叔又主动回来了,但是母亲说不定就会迁怒。
不然母亲能怪谁呢,怪六叔六婶,六叔不在家,六婶不上门。
实话实说,安平长公主现在有些害怕,她都不知道要怎么面对母亲。
可她又不能不回家看望父母。
皇祖父把父母都叫过来,这样好,当着皇祖父的面,母亲肯定不敢提外祖父。
夏元帝又对愉郡王道:“小九,你一会儿派人把你祖母和青瑶也接过来,嗯,还有李贤妃和张惠嫔,让她们女眷在一起说说话。
安平,你暂时没孩子,别跟她们一道,跟着朕一起。”
安平长公主心里一暖:“多谢皇祖父。”
愉郡王也懂了,女人多一些,杨太后不好发泄。
“孙儿遵旨。”
夏元帝跟孙子拉家常:“青瑶这丫头好久没来看朕了,往后让她常来,以前你皇祖母在世时就喜欢这丫头。”
愉郡王笑道:“因着家里有三个孩子,她忙得很,出门少。”
夏元帝有点吃惊:“你都有三个孩子了?”
愉郡王忙道:“青瑶生了两个,一女一男,女孩比六叔家的妹妹大了几个月,男孩还不到半岁,谢侧妃前一阵子也生了个男孩,还不到两个月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