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27章 听圣旨得封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正堂闻言,连忙拱手道:“回大人,钉制方法确是试过多次才摸透窍门。钉子入得太深,马会疼痛受惊;太浅,跑不了几里地就掉了。需得挂好才行。”

御史眼中带着赞许:“虽是马用,但技艺贵在精细。”

“其三,”陈小九继续说道,“马蹄铁需定期检查更换。马匹行走日久,铁掌难免磨损,若不及时更换,磨损的铁掌边缘会翻卷,反而会割伤马蹄。尤其是战马,出征前必须逐匹检查,确保铁掌完好,这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张正堂在一旁补充:“大人,昨日回家时,就发现边缘已有少许磨损。可见小九说的定期更换,确是必要。”

御史将那张纸折好,收入袖中,笑道:“宣德郎考虑得这般周全,难怪皇上会赞你‘少年英才’。这些注意事项,本官会如实上奏,让将作监和兵部照着执行。看来皇上让你入将作监习学,确是慧眼识珠。”

他又转向杨铁信:“杨匠人,你这打铁手艺是家传的?还是自己琢磨的?”

杨铁信憨厚一笑:“回大人,小的祖辈就是铁匠,打了一辈子农具。只是这马蹄铁的活儿,是受小九指点,才打磨出来的。”

“能从农具到军器,可见你悟性不低。”御史道,“到了长安,将作监里能人众多,你可去多跟他们交流,说不定还能琢磨出更多好东西。”

杨铁信连连应诺,脸上的红得更甚,双手又不知该往哪儿放了。

御史又问起张正堂:“你举荐有功,皇上特授你文林郎,掌镇上教化。你可有什么打算?”

张正堂躬身道:“草民……不,下官定当不负皇恩。回乡后,便着手联合镇上读书人,教孩童们识文断字,更要宣扬忠孝礼义,让乡亲们知国法、明事理。至于劝课农桑,下官已打算引进几种新的物种,试着在镇上推广,若能增产,再向周边村镇普及。”

御史点头道:“好,有这份心就好。地方安定,百姓富足,才是朝廷的根基。”

正说着,仆役来报,宴席已备好。张正堂连忙请御史入席,陈小九、杨铁信作陪。

萧丰端着最后一盘“爆炒腰花”上桌时,御史的在桌上扫视。翠绿的葱段裹着琥珀色的肉片,热气腾腾中飘来一股不同于炖煮的焦香,与他往常吃的蒸肉、炖菜截然不同。

“这菜……倒是新奇。”御史伸手捻起银箸,却没立刻下筷,看向张正堂,“瞧着油亮鲜活,不似寻常炖煮那般软烂,是用了什么法子做的?”

张正堂笑着起身,指着桌上几道菜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叫‘炒菜’,是近来镇上才有的新吃法,用的正是小九先前琢磨出的铁锅,以旺火快炒,锁住食材本味,吃起来格外鲜香。”

“哦?又是宣德郎发明的?”御史看向身旁的少年,眼中添了几分探究,“宣德郎不仅懂军械,还精于饮食之道?”

陈小九起身拱手道:“大人谬赞,不过是偶然得之。先前见镇上饮食多炖煮,食材鲜味易失,便想着用铁锅旺火快炒,让菜色更鲜活些。没想到试了几次,竟成了气候,如今镇上酒肆学着做,倒让大家多了些口腹之欢。”

御史夹起一块葱爆羊肉,肉片入口鲜嫩,带着葱段的辛香与铁锅的烟火气,与他常吃的清蒸羊肉相比,少了几分腥膻,多了几分利落的鲜香。

“嗯?这滋味……确实不同凡响。”御史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又尝了口旁边的“清炒时蔬”,脆嫩的菜叶裹着薄薄一层油光,带着清甜,“旺火快炒,竟能让菜有这般灵动感,倒是个巧思。”

张正堂在一旁补充:“大人有所不知,这炒菜不仅味鲜,还省时节。寻常炖菜要煨上半个时辰,这炒菜一盏茶功夫就能出锅,能节省些柴火时间呢。”

他看向陈小九,笑道:“宣德郎倒是个有心人,无论是马蹄铁护战马,还是这炒菜便民生,都透着一股子巧思。看来皇上说你‘少年英才’,真是半点不假。”

陈小九忙道:“大人过誉,不过是些日常琢磨的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小技?”御史摇头轻笑,“能让战马少损,能让百姓添味,便是大用场。将作监掌器物营造,本就该从这些‘小技’里见真章。你到了长安,若有余力,倒可将这炒菜的法子也说与光禄寺听听,说不定往后宫廷膳食,也能添些新滋味。”

杨铁信在一旁听得咧嘴笑,忍不住接话:“大人说得是!这铁锅还是我打的呢!小九师傅画了样子,我照着捶打,没想到不仅能炒菜,如今连御史大人都夸,真是托了小师父的福!”

御史看向杨铁信,眼中多了几分温和:“杨匠人手艺精湛,铁锅打得匀净光滑,才能让这炒菜有这般火候。可见一事之成,需得有巧思,更得有巧手,缺一不可。”

席间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御史边吃边问起炒菜的火候、调料搭配,陈小九一一作答,从“热锅凉油”防粘,到“葱姜爆锅”提香,说得条理分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