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40章 华夏自古以来就不缺技术和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章 华夏自古以来就不缺技术和人才

蓉娘也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碰了碰木人的衣袖:“它们真能自己动?”

“姑娘试试便知。”老掌柜拨弄了一阵。

他把船放在铺着的轨道上,那木船果然缓缓前行,速度均匀,像在水面漂浮一般。

紧接着,船头的木人弯腰,从旁边的小瓮里“舀”起酒(实则是空动作,却做得惟妙惟肖),转身递给旁边托着杯子的木人;船尾的木人则作拱手状,仿佛在劝饮。走到轨道转弯处,木船轻轻一拐,船上的小人竟还能随着转弯微微侧身,动作流畅得不像木头做的。

“真神了!”蓉娘看得眼睛发亮,“这些小人的关节怎么做得这么灵活?”

老掌柜指着木人的手肘处:“用的是‘攒竹节’,把细木杆削成竹节状,中间穿铜轴,既能转动,又不易磨损。船底的木齿轮得算准齿数,不然走起来要么快要么慢,小人的动作就对不上了。”

陈小九仔细看着船底的木齿轮,齿牙细密,咬合精准,忍不住赞叹:“老伯这手艺,真是巧夺天工。这船不仅好看,内里的机关更是藏着大学问。”

“郎君也是懂行的?”老掌柜眼睛一亮,“寻常人只看个热闹,也就郎君能注意到齿轮的讲究。不瞒你说,这船做了三个月,光算齿轮的齿数就耗了我半盒算筹。”

他指着轨道上的凹槽:“这轨道得铺在平桌上,凹槽深一分浅一分,船都走不稳。小木人手里的酒壶、杯子,重一分就转不动,轻一分又显得飘,得反复打磨才能恰到好处。”

蓉娘拿起一个托举杯子的木人,见它脸上刻着温和的笑意,衣襟的褶皱都雕得栩栩如生,忍不住道:“老伯真是用心了。这木人看着,竟像是有灵气似的。”

“做手艺嘛,就得把心思刻进去。”老掌柜笑道,“前几日有个波斯商人来,想用十两金子买一套,我没卖。这玩意儿是给懂行的人看的,卖了钱,倒不如留在铺子里,遇着郎君这样能瞧出门道的,说上几句,心里更舒坦。”

陈小九放下木船,心里却动了心思。

这齿轮传动的道理,若是用在农具上,比如播种的耧车,或许能让间距更均匀;用在汲水上,说不定能省力不少。他指着齿轮道:“老伯,这齿轮的大小若是变一变,转速是不是也能跟着变?比如大齿轮带小齿轮,转得快些?”

老掌柜愣了愣,随即抚掌道:“郎君说得是!我只想着让船走得稳,倒没琢磨过变速的道理。若是大齿轮带小齿轮,小木人的动作岂不是能变快?这倒是个新主意!”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齿轮的齿数聊到木轴的打磨。陈小九叹服这设计制作的精巧,自古以来华夏不缺技术和人才。

蓉娘在一旁听着,虽有些地方不懂,却看着陈小九专注的神情,嘴角不自觉地带着笑意。

临走时,陈小九买下了一只鸟。

出了铺子,蓉娘捧着那只木鸟问“你买这鸟做什么?”。

陈小九说:“见你喜欢,送给你玩!”

蓉娘接过木鸟,轻声说了句谢谢。

“我还以为你只懂做桌椅打铁呢!”

出门一看,张正堂正站在铺子门口,手里拿着个账本,见了他们便笑道:“可算找着你们了!醉仙楼的刘掌柜又派人来催桌椅,说要再加二十套,我来问问王木匠能不能赶得及。”

“王师傅说慢工出细活,”陈小九道,“不过加二十套的话,多派几个个徒弟,应该能赶在约定的日子前做完。”

张正堂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蓉娘见他们说正事,便笑道:“阿耶,你们聊,我去前面买些花钿,一会儿在街口的等你们。”

看着蓉娘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小九望了一眼,张正堂望了小九一眼。

两人没事闲聊,都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

往街口过去。

不一会儿,蓉娘提着个小匣子回来,里面装着几支银花钿,见了他们便笑道:“这家的花钿是用真银打的,才二十文一支,比东市里的便宜多了。”

她拿起一支递给陈小九,“你看这个,上面镶的珍珠是江南来的,亮不亮?”

陈小九接过花钿,指尖触到冰凉的银托,又瞥见她鬓边的珍珠钗,他笑了笑:“亮得很,像……像雪地里的星星。”

蓉娘被他形容得愣了愣,随即脸颊绯红,耳尖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