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51章 润物细无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家里多了惠婶操持,顿时显得井井有条起来。

这位妇人手脚麻利,性情温和,更难得的是对厨事颇有灵性。

陈睿又抽空指导了她几日,将一些现代家常菜的技巧,诸如炒、溜、爆的火候掌握,以及利用精盐和少量常见调料(如酱、醋、饴糖)提鲜增味的方法,细细讲解示范。

惠婶学得认真,不过三五日功夫,做出的饭菜已是有模有样,虽比不上陈睿亲手所做那般精准,却也比寻常市井之家美味得多,至少那股子因调料粗劣和火候不当而产生的焦糊味、苦涩味是彻底不见了。

刘磊、刘淼两个娃娃眼见着脸色都红润了些。

解决了吃饭问题,陈睿的目光便落在了两个日渐活泼的孩子身上。

刘磊九岁,刘淼五岁半,正是该启蒙读书的年纪。

整日困在这小院里,除了帮忙做些极轻省的杂事,便是眼巴巴望着门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陈睿自己便是知识的受益者,深知在这时代,识字明理、懂得计算,对于平民子弟而言,是何等重要的一条出路,哪怕将来只是做个掌柜、账房,也比纯粹出卖力气强上许多。

这日傍晚,饭后闲坐,陈睿便对两个娃娃道:“石头,丫头,你们整日闲着也是闲着,从明日起,睿哥我抽空教你们认字、学算术,可好?”

刘磊闻言,眼睛先是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小声道:“睿哥,认字……那是读书人老爷的事,我们……学那个做啥子哟,费钱又费纸笔。”

他年纪稍大,已隐约知道笔墨纸砚的昂贵,那是他们这样的家庭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刘淼却没想那么多,只仰着小脸,好奇地问:“阿兄,认了字,就能看懂街上招牌了吗?算术是不是就是数铜钱?”

陈睿心中微酸,又觉好笑,摸了摸刘淼的头,对刘磊温和却坚定地说:“石头,记住阿兄的话,知识本身没有贵贱,识字明理、会算账,不是只有老爷才能学。学了本事是自己的,将来无论做什么,都能多一条路走。纸笔你们不用操心,阿兄有办法。”

他说的办法,是前几日特意让王木匠做的一块平整的漆木板,又寻了些质地细腻的石灰,自己捣鼓出了类似粉笔的条块。这样,便可以反复书写,成本极低。

第二日一早,陈睿的小院便传出了朗朗的跟读声。

上午,他先教了六个最基础的字:天、地、人、日、月、田。他用炭笔在漆木板上画出象形的图案,再演变成如今的楷书,讲解字义,两个娃娃听得津津有味。

“往后每日上午,咱们就学这些。”陈睿拿起粉笔,在木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天”字,粉笔划过木板的“沙沙”声在安静的院里格外清晰。

“这个字念‘天’,你看它上面一横像天空,下面像个站着的人,人头顶着天,就是‘天’。” 刘磊踮起脚尖,手指在木板上空跟着笔画描了描,小声念:“天……”他性子慢热,做事总爱琢磨透了再动手,盯着字形看了半晌,才拿起粉笔,在另一块木板上慢慢写起来。

第一笔横画写得有些歪,他皱了皱眉,用指尖擦掉,重新落笔,直到写出个虽不工整却笔画分明的“天”字,才松了口气。 刘淼年纪小些,性子却更活络,她没急着写,反而指着“天”字问:“陈大哥,那‘地’字是不是像块土疙瘩?” “问得好。”陈睿笑着写下“地”字,“你看这个字,左边是‘土’,右边像个‘也’,土堆起来的地方就是‘地’。”

他握着刘淼的小手,在木板上写了一遍,小姑娘的手软软的,握着粉笔有些发抖,写出的“地”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写完抬头冲陈睿笑,露出两颗刚长齐的小虎牙。 一上午的识字课,陈睿教了六个字:天、地、人、日、月、田。

每个字都拆解得简单好记——“人”像两条腿站着,“日”是圆圆的太阳,“月”像弯弯的月牙,“田”是四四方方的田地。两个孩子学得慢,却格外专注,刘磊写“田”字时总把四边画得歪歪扭扭,刘淼就用手指在他手心画田字格;刘淼记不住“月”字的写法,刘磊便在旁边画个月牙提醒她。

木牌上的字写了擦、擦了写,粉笔灰落了两人一衣襟,倒像是沾了层薄薄的雪。

刘磊学得认真,握着粉笔的小手用力得指节发白,一笔一画地模仿,虽然歪歪扭扭,但态度极好。

刘淼年纪小,手腕力气不足,字写得像蚯蚓爬,但她记性似乎更好,陈睿教过两遍,她便能指着字准确读出来。

下午,则是算术启蒙。陈睿没有直接教算筹,而是引入了阿拉伯数字。“来,我们今天学一种新的计数符号,写起来简单,算起来方便。”他在漆木板上写下从0到9十个数字,一一讲解读法。

“这个圈圈念‘零’,表示没有;这一竖念‘一’……”陈睿教得耐心。教他们边读边掰手指计数。

这样教了一天。陈睿对两个孩子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