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82章 栎阳捷报惊帝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极殿内,李世民刚批阅完河东漕运的奏折,案头堆叠的奏章多是朝堂琐事,正觉略乏时,内侍捧着木盒与奏折,几乎是小跑着进殿,声音都带着颤:“陛下!栎阳急报!陈睿大人差人连夜送来奏报,还附了个盒子!”

李世民放下朱笔,目光扫过李忠全紧绷的神色,心中微动:“呈上来。”

他先展开奏折,指尖刚触到纸页,便被“五座高炉日耗铁矿石五万二千斤,得铁一万八千三百斤,出铁率三成五”的字样攥住视线——此前关中用木炭炼铁,最高出铁率不过三成,且十炉里总有两三炉带渣子,如今竟直接提了五个百分点,还做到“无一块废品”!

再往下看“夜间将试夜班进料,多添焦炭保炉温一千三百度以上”,他猛地坐直身子,指节不自觉捏紧了奏折。

“陛下,这便是陈睿大人送来的铁锭。”

内侍打开木盒,红绸衬着一块青黑铁锭,约莫二十斤重,表面光滑得能映出殿内烛火与盘龙柱的影子。

李世民伸手去拿,指尖刚触到铁锭,便被那冰凉沉实的触感惊了一下——比寻常铁锭重了近两成!

他将铁锭托在掌心,借着烛光细看,锭身竟无半点砂眼与杂质,边缘切割得齐整,连一丝毛刺都没有。

“当——”李世民抬手轻敲铁锭,清脆的声响穿透殿内寂静,比太乐署的青铜编钟还要透亮,余音绕着梁柱转了两圈才散。

他反复摩挲铁锭表面,指腹划过那层淡淡的青光,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此前江南运来生铁,十块里总有三块带蜂窝眼,敲起来发闷,哪有这般成色?三成五的出铁率……这比烧木炭炼的,竟多榨出近一成铁来!”

一旁的长孙无忌见皇帝动容,忙上前细看。

他长期管理大唐的铁业,自然清楚各种情况。

他接过铁锭掂了掂,又凑近闻了闻——竟没有寻常铁器的铁锈味,反带着一丝淡淡的焦炭余温。

“陛下,这铁极好!”长孙无忌语气急促,“按陈睿奏报所说,五座炉日产近两万斤铁,若夜间进料成功,单日出铁量能破三万斤!一月便是九十万斤,足够将作监打造百架投石机、千张床弩了!陛下,去年整年,大唐产铁不过两百万斤,这几个炉子两个月竟然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九十万斤……”李世民喃喃重复,忽然将铁锭重重放在案上,烛火被震得微微晃动。

他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栎阳方向的夜空,声音里满是激动:“朕此前以为,石炭不过是取暖烧饭的物件,没想到竟能让炼铁出此奇效!往日炼一斤铁,耗木炭三斤,运费就得两文,寻常农户根本用不起铁器。如今用焦炭,出铁率高了,成本降了,连夜间都能开工——这不是炼铁,是给大唐炼筋骨啊!”

他忽然转身,对内侍道:“传朕旨意!赏陈睿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再从禁军调拨两百名军士,协助栎阳高炉夜班值守!另让将作监卿亲自去栎阳,把夜间进料保炉温的法子记详了,把工匠们都稳住,不准透露一个字出去!”

“遵旨!”内侍全躬身退下。

内侍退下后,太极殿内仍回荡着方才铁锭敲击的余韵。

李世民走回案前,指尖再次抚上那块青黑铁锭,冰凉的触感让他心中的激荡渐渐沉淀为清晰的盘算,目光也变得愈发深邃。

“辅机,你且算一算。”他抬眸看向长孙无忌,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按栎阳如今的产能,五座炉月产九十万斤铁,若再添五座炉,日夜两班进料,月产能便能破一百八十万斤。一年下来,光是栎阳一地,就能产铁两千一百六十万斤——这比去年全国两百万斤的总产量,足足多了十倍还不止!”

长孙无忌闻言,心头也是一震,他快步走到案边,手指在虚空中快速推算:“陛下所言极是!且这铁成色极佳,用来打造投石机的弹簧钢、床弩的弩弦铁轴,比以往的铁器强度能提三成。若将这些铁调拨给军器监,不出半年,我大唐的军械储备便能翻一番,届时无论是北御突厥,还是南定百越,都多了几分底气!不过......”

“辅机有话直说!”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铁矿石的供应怕是跟不上了!”长孙无忌讪讪道“上次陈睿说这话的时候,臣还以为他说大话,而今看来,此子所虑深远!”

“还有,晋地铁矿路途遥远,运输困难,臣建议直接在晋地修筑高炉,就地炼钢,晋地的石碳也很丰富!”

李世民握着铁锭的手微微一顿,随即重重拍在案上,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你倒提醒了朕!先前只盯着栎阳的产能,竟忘了铁矿石这桩根基——陈睿那小子早说过‘要量产钢铁,需加倍石炭开采’,如今看来,铁矿石的供应比石炭更急!”

他起身在殿内踱了两步,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大唐舆图上,指尖直指晋地的位置:“晋地铁矿储量丰,石炭又足,就地修筑高炉是再好不过的法子!这样一来,既省了从晋地运矿石至关中的运费——你算算,万斤矿石运到栎阳,光车马费就得耗去二十石粮,就地炼钢能省多少?又能让晋地的百姓多些营生,一举两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