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时节,战王府后院的海棠开得正好。
墨玉琳坐在秋千上,百无聊赖地晃荡着。自从苏月儿被送走,府里清净了不少,但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姑姑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发呆?”墨云柔抱着账本路过,好奇地问。
墨玉琳叹了口气:“无聊啊...大哥整天读书,二哥忙着练兵,你忙着做生意,连母亲都在帮父亲做康复训练。就我,像个闲人。”
墨云柔眨眨眼:“姑姑不是认识很多京城里的小姐吗?可以找她们玩呀。”
“别提了,”墨玉琳撇撇嘴,“那些人,不是炫耀新衣裳,就是攀比首饰,没意思。”
正说着,虞怀瑾陪着墨骁珩在花园里散步。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墨骁珩已经能靠着拐杖站立片刻了。
“玉琳这是怎么了?”虞怀瑾注意到小姑子闷闷不乐的样子。
墨玉琳跳下秋千,挽住虞怀瑾的胳膊:“嫂嫂,给我找点事做吧,我都快闷出病来了。”
虞怀瑾笑着点点她的鼻子:“我们大小姐终于知道无聊了?以前不是最会找乐子吗?”
“那不一样...”墨玉琳嘟囔着,“现在觉得那些玩乐都没意思。”
这时,管家来报:“王妃,程属官求见,说是有家事相求。”
程属官是墨骁珩的老部下,腿脚不便退役后就在王府当了个闲职,为人忠厚老实。
“让他到偏厅等候。”虞怀瑾吩咐道。
偏厅里,程属官搓着手,一脸愁容。
“程叔有什么事直说无妨。”虞怀瑾温和地说。
程属官叹了口气:“是为小女程素素的事。她今年十六了,到了说亲的年纪。可老夫这情况...高不成低不就的。前日有人来说媒,是城东刘员外家的公子,可那刘公子...”
他欲言又止,面露难色。
墨玉琳好奇地问:“那刘公子怎么了?”
程属官压低声音:“那刘公子是出了名的纨绔,屋里通房丫鬟都有好几个了。小女性子柔,嫁过去肯定受欺负。可老夫人微言轻,不敢推拒啊...”
虞怀瑾蹙眉:“既然如此,推了便是。总不能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可是刘员外与吏部有些关系,老夫怕...”程属官满面愁容。
墨玉琳突然插话:“程姐姐我见过,温柔贤淑,还会作诗,配那个纨绔太可惜了!”
她眼珠一转:“程叔,这事交给我吧,我保证给程姐姐找个好人家!”
程属官一愣:“大小姐您...”
虞怀瑾也有些意外:“玉琳,你可别胡闹。”
“我没胡闹!”墨玉琳挺起胸脯,“我认识那么多世家公子,总有几个靠谱的。再说了,程叔是咱们王府的人,怎么能让人欺负了去?”
一直沉默的墨骁珩突然开口:“让她试试。”
程属官感激涕零地走了。墨玉琳却开始发愁——她虽然认识的人多,但真要说媒,还是头一遭。
“首先得打听清楚京城里适龄的公子们...”她自言自语,“不能找太显赫的,程家攀不上;也不能找太差的,委屈了程姐姐...”
她找来纸笔,开始列名单。这个太花心,那个婆婆太难相处,这个学问不好,那个身体太弱...挑来挑去,竟没一个合适的。
“没想到做媒这么难...”墨玉琳瘫在椅子上。
虞怀瑾走进来,看到满地的纸团,忍不住笑了:“我们大小姐也有犯愁的时候?”
“嫂嫂...”墨玉琳哭丧着脸,“我本来觉得很容易的,可现在...”
虞怀瑾捡起一张纸看了看:“你列的这些都是世家子弟,确实不太合适。为什么不往寒门才子方面想想?程姑娘性子娴静,或许更看重人品才学。”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墨玉琳猛地坐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她立刻行动起来,让丫鬟去打听今年春闱中有哪些年轻举子。
几日后,丫鬟带回消息:“小姐,打听到了。有个叫林修远的举子,江南人士,今年二十岁,父母双亡,靠族中接济读书。学问很好,据说今科很有希望。”
“人品呢?”墨玉琳追问。
“奴婢打听过了,林举子为人正派,不近女色,平日不是在书院读书,就是去书铺帮工赚些笔墨钱。”
墨玉琳眼睛亮了:“听着不错!安排个机会,让程姐姐见见他。”
机会很快来了。三日后,京中才女们要在城郊梅林举办诗会,程素素也在受邀之列。而林修远恰好在梅林旁的书院借住。
墨玉琳特意提前去梅林“考察”,果然在一处凉亭里见到了正在读书的林修远。
青衫落拓,眉目清俊,虽然衣着朴素,但自有一股书卷气。
“倒是一表人才。”墨玉琳暗自点头。
诗会那日,她特意拉着程素素往凉亭方向去。
“玉琳妹妹,我们这是要去哪儿?”程素素轻声问。她穿着淡粉衣裙,气质温婉。
“那边景致好,我们去看看。”墨玉琳狡黠一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