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辰迎上父亲的目光,毫无惧色,清澈的眸子里是坚定的光芒:“父亲,儿知道。但漕运关乎国计民生,关乎边疆稳定,更关乎陛下之忧、朝廷之困。既然儿想到了,觉得或许可行,便不能因畏惧风险而缄默不言。况且,”
他微微一顿,语气带上了一丝属于少年人的锐气:“我战王府,何时惧过风险?二妹能以商行通南北,小姑能以内宅联人情,儿既在朝为官,自当以所学,报效朝廷,为君分忧。”
“好!”墨骁珩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爆发出慑人的光彩,“这才是我墨骁珩的儿子!明日,你便将此策论仔细誊写整理,为父亲自为你呈递内阁!”
数日后,这份署名“新科状元、户部观政墨云辰”的《漕运弊政分析与改革疏》被摆在了内阁首辅的案头。
起初,几位阁老并未在意,只当是年轻新科的哗众取宠之作。但当他们翻开那厚厚的一摞策论,看到里面精准的数据分析、严密的逻辑推演和极具操作性的改革条款时,脸色都变了。
“这……这真是墨家那小子写的?”一位须发花白的阁老难以置信。
“数据详实,鞭辟入里啊!尤其是这套核算监督之法,简直是直指要害!”
“分段包干,限期疏通……倒是解了眼下燃眉之急的好办法!”
“引入民间效率更新漕船?此议虽大胆,却未必不可行……”
内阁之中,争论激烈。有赞赏其才的,也有质疑其年轻、担心触动利益太广的。但无论如何,这份策论都无法被忽视。
最终,这份策论被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仔细阅罢,良久没有说话,手指轻轻敲着那份奏疏,眼中光芒闪烁。
“好一个墨云辰!”皇帝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原以为他不过文采斐然,没想到于经济实务一道,竟有如此造诣!数据说话,条理清晰,更难的是这份敢于触碰积弊的胆魄!”
他看向下首的几位阁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首辅出列,躬身道:“陛下,墨修撰此疏,虽略显稚嫩,有些细节还需斟酌,但其指出的问题切中肯綮,提出的方略……确有可行之处。尤其是那‘分段包干’与‘核算新法’,或可先于局部试行。”
皇帝颔首:“准奏。即命户部、工部、都察院会同漕运总督衙门,以此疏为蓝本,详议漕运改革细则,择地试行。墨云辰……擢升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参与此事!”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谁也没想到,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状元,不仅在科举场上独占鳌头,初入仕途,便以一份石破天惊的策论,直指朝廷积弊,并获得了陛下的青睐与破格提拔!
“了不得!战王府这位长子,是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啊!”
“原以为只是个读书种子,没想到竟是实干之才!”
“漕运这块硬骨头,多少老臣都不敢碰,他竟敢……”
赞誉、惊讶、嫉妒、审视……各种目光瞬间聚焦到了墨云辰身上。
而战王府内,虞怀瑾看着沉稳依旧的长子,眼中满是骄傲。墨骁珩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连远在江南的墨云柔得知消息后,都立刻来信,表示商行可全力配合兄长,提供漕船设计与建造方面的支持。
墨云辰,这位战王府的长子,以其卓越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与无畏的担当,正式在朝堂之上,展现出了他不容小觑的光芒。
家族的合力,正在每一个领域,共铸着属于他们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