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 第170章 宫中贵妃,召见王妃示恩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0章 宫中贵妃,召见王妃示恩宠

一位身着绛紫色诰命服的中年夫人,是安郡王妃,她笑着开口,语气却有些微妙:“战王妃真是好手段,这才几年光景,战王府便如此焕然一新。听说府上几位公子小姐,对王妃更是敬重有加,胜过亲生。不知王妃有何诀窍,也让我们学学?”

这话听着是请教,实则暗藏机锋,点明了虞怀瑾“继母”的身份,暗示她或许用了什么非常手段。

殿内安静了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虞怀瑾身上。

虞怀瑾端着茶盏,用杯盖轻轻拨了拨浮沫,抬眼,笑容温婉依旧:“郡王妃说笑了。为人父母,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将心比心,以诚相待罢了。云辰他们本性纯良,懂事知礼,我不过是尽了本分,在他们需要时从旁扶助一二。”

她语气平和,看向安郡王妃:“说起来,郡王府上的三公子诗才敏捷,去年秋猎更是身手不凡,文武双全,才是郡王妃教子有方,令人钦佩。”

安郡王妃被反将一军,脸色微僵,干笑两声,不好再说什么。

钟贵妃眼底掠过一丝赞赏,开口道:“说得好,将心比心。这世间事,说到底不过一个‘诚’字。怀瑾啊,”她忽然亲昵地改了称呼,“本宫真是好奇,你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在府里开设学堂,还允许寒门学子旁听的?这可不是寻常妇人能有的胸襟。”

虞怀瑾放下茶盏,恭声回答:“回娘娘,臣妇愚见。陛下赐匾‘文武传家’,墨家蒙此殊荣,深感皇恩浩荡,更觉责任重大。‘传家’二字,不应只囿于一族一姓。学问技艺,藏之于私,不过萤火之光;若能广传于外,或可成就星火燎原,为国育才,方不负陛下期许,亦是我等臣子本分。”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诚恳:“况且,孩子们在与同窗切磋中,也能取长补短,学问技艺方能精进。独木难成林,百花齐放才是春。”

一番话,既捧高了皇帝的恩典,又点明了忠君为国的初衷,格局顿时打开。

一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老承恩公夫人连连点头,叹道:“好一个‘独木难成林’!战王妃此言,真乃大善!难怪陛下如此看重。想想之前那谢家……”她话说一半,自知失言,连忙噤声,小心地看了一眼贵妃。

殿内气氛微妙的凝滞了一瞬。谢家庶长子流放,儿媳自尽,家族分崩离析,早已成了京城一则令人唏嘘的反面教材,更是无人敢在明面上提及的禁忌。

钟贵妃脸上笑容不变,仿佛没听见那半句话,只顺着承恩公夫人前面的话赞道:“说得好!陛下若知你如此深明大义,必定欣慰。” 她转而看向众人,“你们都听听,这才是我朝诰命该有的见识和胸襟。”

她吩咐左右:“去,把本宫准备的那几匹云锦,还有那套赤金红宝石头面,并两柄玉如意拿来,赏给战王妃。”

宫娥端上赏赐,流光溢彩,价值不菲。这在后宫,已是极重的赏赐。

“臣妇,谢娘娘厚赏。”虞怀瑾起身谢恩,神色平静,仿佛刚才那段小插曲从未发生。

“不必多礼。”钟贵妃虚扶一下,意味深长地道,“日后得了闲,多进宫来陪本宫说说话。这后宫虽大,想找个能说说体己话的明白人,也不容易。”

这便是明确的示好和撑腰了。

几位宗室勋贵夫人看在眼里,心思各异,但再看向虞怀瑾时,目光里的审视都收敛了许多,换上了更真诚的热络。方才那无意间的对比,更让她们清晰地认识到,眼前这位战王妃,以及她所代表的战王府,早已和那等破落户云泥之别。

又在殿内叙话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虞怀瑾见时机恰当,便起身告退。

钟贵妃也未多留,温言勉励几句,便命高公公亲自送她出宫。

虞怀瑾的身影刚消失在殿外,安郡王妃就忍不住低声嘀咕了一句:“这位战王妃,倒真是会说话,运气也好……”

钟贵妃瞥了她一眼,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淡淡道:“有本事,你把你那几个嫡亲的儿子也教出个状元、将军来,让陛下也给你题匾,本宫也重重赏你。光靠运气,可撑不起‘文武传家’这四个字。”

安郡王妃顿时噤声,脸色一阵青白。其他几位夫人眼观鼻,鼻观心,心中更是明镜似的。贵妃娘娘这话,已是将战王府抬到了极高的位置。

---

虞怀瑾的马车平稳地驶出宫门。

等候在外的墨骁珩立刻迎了上来,隔着车窗急切地问:“怎么样?没事吧?贵妃可有为难你?”

看着他满脸的担忧,虞怀瑾心里那点因应对贵人而产生的疲惫瞬间消散了。她掀开车帘,莞尔一笑:“没事,一切都好。贵妃娘娘很和气,赏了不少东西。”

她顿了顿,看着墨骁珩的眼睛,轻声道:“王爷,我们回家。”

马车再次启动,向着战王府,向着那块熠熠生辉的“文武传家”金匾驶去。

宫里的赏赐紧随其后送到了王府,再次引起一番轰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