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内。灯光虽然昏暗,却映照出几张沉着而睿智的面庞。周先生和朱先生正与苏联谈判代表团负责人切列XXX将军进行着一轮关键性的磋商。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息。
桌上摊开着一些文件,“喀秋莎火箭炮全套图纸(含底盘设计)”换取苏联军火和飞机生产线的交易已经进入到最后环节。
“将军同志,”周先生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充分理解并感谢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一直以来对中国抗战事业的同情与支持。但是,日寇猖獗,华北形势尤为严峻,我军亟需增强火力,以更有力地打击敌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整体作战。那套‘喀秋莎全系列图纸’价值在2000~2500万美元之间,而6个苏械师的武器弹药、一条飞机生产线的价值最多不超过1300万美元,希望将军能够正视我方做出的巨大让步,玉成此事!”
切列XXX将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人,面容刚毅。他之前的态度虽然友好,但在谈判过程中确表现出了如商人一般的斤斤计较,哪怕是苏联国内专家已经确认图纸价值在2000~2500万美元之间,他却依旧竭尽所能的压价。
切列XXX将军微微颔首:“周先生、朱先生,我方十分重视这套图纸,也愿意同贵方完成交易,但是一个完整的苏械师装备价值298万美元,6个苏械师的装备已经接近图纸价值了......可贵方还要再加上一条飞机生产线,是不是过于贪婪了?”
他故意用黑市武器价格计算一个苏械师的装备价值,企图用这种方式压价。
朱先生呵呵一笑,粗粝的手指敲了敲桌面:“将军同志,成本价与黑市价我们还是分得清的......”
双方你来我往,锱铢计较。直到切列XXX收到情报部门刚刚递交的一份十分详细的报告——“三县大破袭”战报。
那支被称为“新二团”的部队,在其团长宋兴华的指挥下,攻势凌厉,战术刁钻,不仅大量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破坏了交通线和物资囤积点,更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装备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甚至出现了成建制重型火炮的使用——这完全颠覆了外界对八路军“土八路”、“游击队”的固有印象。报告里特别提到了日军为挽回山西局面,已经集结了2个师团、3个旅团的兵力,经同蒲铁路南下太原,准备执行重大军事任务。
这个情报让苏联方面认识到八路军具有巨大战争潜力,完成这桩交易,能够大大提升他们的战斗力,为苏联牵制更多的日军,甚至还有可能促使大本营增兵华北,从而缓解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压力,所以斯XX命令切列XXX将军尽快完成交易,以便在即将爆发的苏芬战争中验证这款武器的威力。
于是,切列XXX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之前的谨慎保守转变为积极主动,当晚双方敲定了6个苏械师的全套装备和一条图切列夫SB-2飞机生产线换“喀秋莎火箭炮全套图纸”,切列XXX甚至主动提出可以派遣少量技术顾问协助SB-2生产线的初步建立和调试。
谈判迅速推进,协议框架很快确定下来。
窑洞内,周先生和朱先生在对饮清茶。
“这个宋兴华,可真是员福将啊。”朱先生笑容满面,“他那场破袭战,打得是时候,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威风,也打掉了苏联人的犹豫。”
“是啊,”周先生颔首,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兴华同志不仅善战,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从他弄来那些坦克、飞机,到现在的图纸……他身上似乎有着无穷的可能。朱老兄啊,我看明年部队大整编,可以考虑给他加加担子了。一个团长,恐怕不足以发挥他的全部才能了。”
朱先生深以为然:“一个旅恐怕都打不住......是块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太行山深处,桐峪。一片相对开阔的谷地如今热闹非凡。八路军历史上第一所航空学校——桐峪航校,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筹建。
来自各部队的精干人员怀揣着飞行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汇聚于此。有从抗大、陕北公学选拔出来的文化水平高的年轻干部,有从一线部队抽调的身手敏捷、心理素质过硬的战斗骨干,甚至还有几个是从南洋归国的华侨青年,他们带着一腔热血和一定的机械知识背景。各个部队的大佬虽然舍不得这些好苗子,但听到是建设空军,无一不是大开绿灯,全力支持,他们都明白,人民军队拥有自己的空军,意味着什么。这是打破敌人空中垄断的希望之火。
航校的设施让所有到来者感到惊叹。依托山势开凿的飞机洞库隐蔽而坚固,足以抵御日军飞机的轰炸。
平整的岩板跑道比常凯申的那些机场气派多了。
副校长常大乾和教导处主任王必成,这两位未来人民空军的奠基人,站在跑道上,心情激动难抑。常大乾抚摸着洞库坚固的一体式支撑,连连感叹:“了不起,真了不起!没想到在我们太行山深处,还能有这样的工程!有了这些洞库,我们的飞机和学员就有了最可靠的庇护所!”
王必成则更关注细节:“跑道的质量很不错,就是数量有点儿少,但起降战斗机和小型轰炸机足够了。设计得非常合理,考虑了排水和隐蔽性。”
他们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很快注意到了负责航校防空警戒的那两支高射炮和重机枪部队。部队士气高昂,装备保养得极好,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其训练方式。士兵们在进行一种“三角形”防空射击法演练,这种注重提前量计算和火力协同覆盖的战术,他们从未见过,显得极为专业高效。
“这是哪支部队?训练很有章法啊!”常大乾好奇地问陪同的总部参谋。
参谋回答道:“这是刚从129师新二团调过来的防空反坦克1连和2连。他们现在改编为八路军防空教导队了。这种训练方法,听说就是他们的老团长,宋兴华同志亲自传授的。”
“宋兴华?就是那个弄来了飞机,组建了第一支航空大队的宋团长?”王必成惊讶地问。
“对,就是他!”
常大乾和王必成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奇与佩服。这位宋团长,能弄来飞机已属惊人,居然还懂如此专业的防空战术?
两人不约而同地生出强烈的好奇心:“真是一位奇人!有机会一定要认识一下这位宋团长!”